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节本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范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土层瘠薄 ,涵养水肥能力弱 ,多灾易旱 ,大部分地区植棉技术水平低 ,管理粗放 ,棉花单产低 ,植棉效益不高等状况 ,开展了以棉花节本、高效为中心 ,进行包括棉花品种筛选、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 ,最后将研究成果与已有技术组装配套 ,建立了以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为主体的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根据该体系提出了江淮丘陵地区棉花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规范

关键词: 棉花 技术规范 节本高效栽培 易旱丘陵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棉13号的高产制种繁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皖棉 13号是以泗棉 3号优选系和低酚棉 8号互为父母本 ,采用人工去雄、授粉的强优势杂交棉。根据其亲本特征特性 ,总结出了“封花自交 ,病圃筛选 ,低温冷藏 ,逐年繁殖”的亲本提纯复壮技术 ;以及“集中连片 ,选择田块 ,合理配比 ,适当稀植 ,错开播期 ,调节花期 ,高产栽培 ,提高产量 ,全株杂交 ,集中成铃 ,徒手去雄 ,小瓶授粉 ,认真督查 ,保证纯度”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皖棉13号 制种技术 繁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棉13号(皖杂40)的育种策略和产业化开发途径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介绍皖棉 13号 (皖杂 40 )在当前科研体制改革和种子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功的育种策略 ,总结了皖棉 13号(皖杂 40 )在推广、开发及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

关键词: 皖棉13(皖杂40) 育种策略 产业化开发 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入WTO对我省棉花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分析了加入WTO对我省棉花生产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认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棉花生产产业化是增强我省棉花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WTO 影响 对策 棉花 产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使用蜂窝煤烤烟技术改进与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报道了改进蜂窝煤火炉的结构砌制材料等方面情况。介绍了应用改进后的使用蜂窝煤火炉烤烟技术 ,包括火炉的砌制技术和烘烤过程温度调控技术

关键词: 烤烟烘烤 使用蜂窝煤火炉 改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香料烟几项栽培技术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在皖南山区 ,香料烟 (Samsun)适宜的移栽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栽植密度为 18~ 2 2 .5万株 /hm2 ,栽植方式以宽行密植较为适宜 ;在密度为 2 2 .5万株 /hm2 条件下 ,适宜行株距为 40cm× 10cm ,施氮量为 3 0kg/hm2 ,氮磷钾配比为 1∶2∶2~ 3。

关键词: 皖南 香料烟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北烟区适栽品种适宜施氮水平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不同烟草品种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皖北烟区在肥力较高的土壤条件下 ,综合经济性状以云烟 85和K32 6表现较为突出 ,相当或超越NC 89(当地原主栽品种 )。各品种推荐适宜施氮水平为 ,云烟 85和K 32 6 6 7.5kg/hm2 ,K 346 5 2 .5~ 6 7.5kg/hm2 ,RG 116 7.5~ 82 .5kg/hm2 ,NC 895 2 .5~ 6 7.5kg/hm2 。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施氮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抗旱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江淮丘陵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 ,因此抗旱节水是该区棉花生产的关键。实践证明 ,采用棉田地膜覆盖、农作物秸秆覆盖栽培技术是抗旱节水 ,获取棉花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 棉花 覆盖 节水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80优121产量稳定性分析及高产途径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运用Eberhat -Rusell模式和方法分析了 1993~ 1994年安徽省中粳区域试验中的 9个品种的稳定性。 80优 12 1两稳定性参数 :( 1)回归系数 (bi)为 0 90 5 8;( 2 )离回归方差 (Sdi2 )为 -5 .0 3 16,比参照种 83 -D两稳定性参数值均小 ,因此认为 80优 12 1是一个稳定性好的杂交中粳组合。在分析 80优 12 1丰产性基础上 ,对其高产途径进行了探讨 ,综合近年来的试验结果 ,总结出 80优12 1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关键词: 三系杂交粳稻 80优121 产量稳定性 高产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80优121产量因素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对 8 0优 12 18个不同播期进行产量 (y)与有效分蘖 (x1 )、每穗总粒数 (x2 )、结实率 (x3)、千粒重 (x4)间的相关、回归、通径分析 ,结果显示 ,有效分蘖是构成 80优 12 1产量最重要的因素 ,在高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每穗总粒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产量与构成产量因素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849 、0 9784 、0 73 86和 0 95 5 7 。回归方程为y =-2 3 4 9 95 3 +10 0 .45 23x1 +3 8845 7x2 +8 762 62 2x3+3 3 782 19x4,其复相关系数r =0 9982达极显著水平。 4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率依次为 :有效分蘖 (Py 1 =0 .7867) >每穗总粒数 (Py 2 =0 3 2 0 4) >千粒重 (Py 4 =0 2 3 0 6) >结实率 (Py 3=0 13 3 4 )。并据此总结出 80优 12 1高产优质的栽培措施为早生快发提高有效分蘖和适当早播控制千粒重。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中粳 80优121 产量因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