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仁渠 1 ; 郑义 2 ; 乔洪生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2.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合肥,230031,固镇县刘集镇家枝站,固镇县刘集镇家枝站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1999 年 01 期

页码: 11-1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甘蓝型油菜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直播较未覆地膜直播早熟5d,较覆膜移栽早熟2d,较未覆膜移栽早熟7d;地膜覆盖直播较未覆膜直播增产88.24%;地膜覆盖移栽技未覆膜移栽增产46.15%。证明这项技术在淮北地区有推广前景。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基因精细定位. 江莹芬,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 2010

[2]甘蓝型油菜耐低硼能力的差异和筛选. 张自立,孙永玲,郭高,兰金,李江遐,李强生. 2001

[3]地膜覆盖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 孙永玲,郭高,童存泉,邢君,牛运生,黄秋云. 2000

[4]13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马琳,刘海珍,陆徐忠,倪金龙,张小娟,杨剑波. 2013

[5]油菜覆盖地膜的增产效应研究. 孙永玲,郭高,邢君,牛运生,黄秋云. 2000

[6]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形态生理学研究. 宋良图. 1992

[7]甘蓝型油菜种子活力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侯树敏,姚大年,张文明,司洪芳,王昌初,韩立德. 2004

[8]空间条件对油菜诱变效果的研究——突变类型的观察与筛选. 刘泽,赵仁渠. 2000

[9]甘蓝型油菜隐性三系核不育上位基因Rf精细定位. 江莹芬,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范志雄,吴新杰,雷伟侠. 2013

[10]甘蓝型油菜形态标记性状研究进展.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江莹芬. 2005

[11]电导法测定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宋良图,宋国良,陶汉之. 1991

[12]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材料的遗传分析. 费维新,吴新杰,李强生,陈凤祥,侯树敏,范志雄,江莹芬,雷伟侠,荣松柏,段晓莉,胡宝成. 2012

[13]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上位基因抑制作用专一性研究.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2012

[14]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分级标准的研究. 陈凤祥,胡宝成,张曼琳. 1993

[15]甘蓝型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发现.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江莹芬. 2006

[16]高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稳定性的影响.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2016

[17]甘蓝型油菜黄籽高含油量育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范志雄,雷伟侠,江莹芬,李强生,吴新杰,陈凤祥,王汉中. 2012

[18]与位点PbBa8.1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及甘蓝型油菜根肿病抗性育种. 战宗祥,江莹芬,朱紫媛,张春沙,杨庆勇,李倩,侯照科,龚建芳,程雨贵. 2015

[19]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杂种优势的研究. 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张曼琳. 1993

[20]根肿菌生理小种鉴定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评价. 费维新,HWANG Sheau-fang,王淑芬,吴晓芸,高智谋,李强生,侯树敏,荣松柏,江莹芬.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