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α粒子注入对拟南芥胚根生长及向重力性的影响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用分子探针、外源过氧化氢、活性氧猝灭剂和测量根长等实验方法,研究了α粒子注入拟南芥胚引起拟南芥根弯曲的原因。研究表明,在0-100Gy辐照范围内,α粒子注入拟南芥胚引起的根弯曲与剂量呈正相关(r=0.98),1Gy、10Gy、100Gy处理的拟南芥幼苗根的弯曲度分别为13.3°、28.7°、69.1°,非照射对照为12.5°。当剂量为100Gy时,根呈"S"形弯曲,根的向重力性降低,根生长受到抑制。活性氧在根部的产生率检测表明,100Gyα粒子处理的根尖较对照有较亮的活性氧显色。适当浓度的活性氧猝灭剂处理,可以使α粒子注入引起的根长及向重力性得以恢复,且外源过氧化氢能够诱导拟南芥根弯曲加重。该研究显示,α粒子注入拟南芥胚引起的根长及向重力性变化是活性氧介导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料鸭组成成分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4种原料鸭(番鸭、高邮鸭、荆江鸭、樱桃谷鸭)的水分、脂肪、游离脂肪酸、系水率和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越高,剪切力值越低。不同品种胸腿肉间剪切力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胸腿肉间失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原料鸭肌肉脂肪中含量最高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C18∶1),番鸭、高邮鸭、荆江鸭、樱桃谷鸭分别为7.65、16.10和12.80、13.58mg/g(脂肪),其余含量较高的游离脂肪酸依次为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硬脂酸(C18∶0),含量较低的游离脂肪酸为棕榈油酸(C16∶1)、亚麻酸(C18∶3),樱桃谷鸭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总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探寻芝麻雄性不育育性遗传机制,创建隐性核不育高效恢保系统,选育强优杂交种。初步的遗传分析、配合力鉴定、杂交制种试验和F1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芝麻不育系0176A、54-8A等雄性不育性状除受细胞核内主效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外,可能还受一组微效修饰基因影响;对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系、6份恢复系及其配组的48个测交F1进行配合力分析,有3份不育系g.c.a>0,17个杂交组合F1s.c.a>0,其中优良组合0176A×0222、54-8A×0221双亲g.c.a及F1s.c.a均较高;0176A×0222制种最高产量达到640.5kg/hm2;皖杂芝1号(0176A×0222)和合杂芝1号(54-8A×0221)分别于2005年、2006年参加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域鉴定试验,平均产量1477.05kg/hm2和1678.9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8.36%和25.61%,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和第二个芝麻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致昏电压对兔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食品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00、75、65、55V和人工致昏(对照组)的宰杀方式,研究其对兔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致昏电压对兔肉pH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75V致昏组与100V致昏组间宰后1h的背最长肌pH值差异显著(p<0.05);宰后1h,不同致昏电压对兔背最长肌的肉色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和后腿肉的L*值、a*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宰后24h,75V致昏组的肌肉颜色鲜红,而人工致昏组和100V致昏组的肌肉颜色较苍白;100V致昏组的滴水损失最大,为3.738%,而75V致昏组的最小,为2.420%;蒸煮损失最大的为100V致昏组,最小的为55V致昏组,其次是75V组;肌肉嫩度最好的是75V致昏组,最差的是人工致昏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理性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技术实质、转基因植物与传统植物的异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阐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克氏螯虾生长和虾肉品质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用益生素、大蒜粉和"益生素+大蒜粉"替代土霉素添加到克氏螯虾日粮中,观察它们对克氏螯虾生长性能和虾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益生素、大蒜粉和"益生素+大蒜粉"组只均增重比土霉素组分别高3.14%(P>0.05)、12.11%(P>0.05)和17.94%(P<0.05);克氏螯虾体增长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是益生素组比土霉素组高;饵料系数各试验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益生素、大蒜粉和"益生素+大蒜粉"组的出肉率比土霉素组分别高0.50%、11.82%和16.83%(P>0.05);大蒜粉、"益生素+大蒜粉"组虾黄率比土霉素组分别高4.46%和5.44%(P>0.05),益生素组比土霉素组低1.95%(P>0.05);虾肉的水分含量各试验组都比对照组低(P>0.05);虾肉蛋白质含量、pH1、pH24、蒸煮损失和嫩度差异都不显著(P>0.05);益生素、大蒜粉和"益生素+大蒜粉"组虾肉滴水损失分别比土霉素组低8.10%(P>0.05)、6.77%(P>0.05)和22.18%(P>0.05);益生素、大蒜粉和"益生素+大蒜粉"组虾肉熟肉率分别比土霉素组高3.12%、1.11%和4.34%,差异都不显著(P>0.05)。
关键词: 克氏螯虾 土霉素 大蒜粉 益生素 生产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