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品质性状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的建立
《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1B/1R易位、籽粒硬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穗发芽抗性等性状与加工品质密切相关,建立相关性状的多重PCR体系在小麦品质分子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现有品质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建立了适合不同品质类型品种评价和分子聚合育种的3个多重PCR体系,并用已知基因的品种(系)进行验证。多重PCR体系Ⅰ包括ω-secalin(1B/1R)、Vp1B3和Pinb-D1b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可用于一般的品质检测;体系Ⅱ包括ω-secalin、Ax2*、Bx17和Dx5基因的检测,可望用于强筋小麦品种的选育;体系Ⅲ包括Wx-A1、Wx-B1和Wx-D1位点的检测,可用于淀粉品质或糯小麦的选育。每个体系内的引物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作用和错配,检测品种(系)的结果可靠、重复性好,成本低。3个多重PCR体系用于小麦品质育种的亲本评价和杂交后代优质基因的聚合,将会提高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评价和选育的效率。
淮猪新品系二世代母猪泌乳性能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淮猪新品系的生理特性,加速其开发利用,健全其科学饲养措施。[方法]选取淮猪新品系二世代健康母猪4头,测定其泌乳力。在28 d内,分7次进行泌乳测定,每次测定持续时间24 h,每隔2小时测定每次,测定时以该窝仔猪的前后两次的体重之差记为母猪的该次泌乳量,24 h(12次)测定的泌乳量为该母猪该天的泌乳量。[结果]结果表明:淮猪新品系二世代母猪泌乳量在泌乳期内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上升并达到最大值的变化趋势;28 d母猪泌乳期总泌乳量为163.24 kg,每头日平均泌乳量为1.458 kg,每天每头母猪泌乳量最高达1.817 kg/d;在12:00~18:00时间段内,淮猪新品系二世代母猪的泌乳量高于其他时间段,且在0.01水平显著高于0:00~6:00和18:00~0:00两个时间段。[结论]该研究为淮猪新品系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辐照装置运行中的辐射安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国内γ辐照装置发展概况,针对国内外γ辐照装置上发生的主要事故进行分析,提出了做好γ辐照安全工作的具体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僵灵Ⅱ号”对家蚕真菌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有效控制家蚕真菌病的发生与蔓延。[方法]研究蚕药"防僵灵Ⅱ号"对家蚕真菌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全茧量、茧层量的影响。[结果"]防僵灵Ⅱ号"在稀释500倍以上时对家蚕常见真菌病的防治效果达100%,对家蚕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防僵灵Ⅱ号"对于家蚕真菌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是一种对家蚕安全的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蛋白水平饲料对克氏螯虾生长和虾肉品质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40%、33%、27%3种蛋白水平的配合饲料和纯菜粕(对照组)分别投喂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98 d,研究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对克氏螯虾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克氏螯虾增重以27%组最高,其次是40%组、33%组,对照组最低;克氏螯虾体长增长以27%蛋白组最高,其次是33%、40%组,对照组最低;饲料系数以33%组最低,其次是27%组、40%组,对照组最高。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升高,蛋白质效率呈下降的趋势。27%组出肉率、虾黄率含量最高;滴水损失40%组显著高于27%组(P<0.05);蒸煮损失27%组(P<0.01)、33%组(P<0.05)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蛋白水平组间的虾肉水分含量、肉样pH值(pH1和pH2)、熟肉率、嫩度没有显著差异。试验表明克氏螯虾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以27%和33%比较适合。
关键词: 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蛋白水平 生产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研究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年9~10月对安徽省26个市(县)一年生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考察,共收集野生大豆样本34份。通过考查分析可知,安徽省野生大豆分布范围广、类型多,生长的小环境各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依此提出加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和研究保护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道观河水库青梢鲌(Culter dabryi)的个体生殖力
《海洋与湖沼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1年4、5月份,从道观河水库中随机采集青梢鲌成熟雌体53尾,用鳞片鉴定年龄(A),测量了体长(L)、体重(W)、净体重和性腺重(Wo)等形态学指标,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F),并计算出青梢鲌的体长相对生殖力(FL)、相重相对生殖力(FW)、肥满度(CF)和成熟系数(GSI)等,用8种数学模式及多元回归方程拟合了青梢鲌个体生殖力与形态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梢鲌样本由1+—4+龄鱼组成;其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别呈抛物线、幂函数和幂函数相关,相关式分别为:F=-1.032+0.00754L2(n=53,R2=0.6920,P<0.01),F=0.0287W0.911(n=53,R2=0.7315,P<0.01),F=0.339A1.489(n=53,R2=0.6211,P<0.01);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别呈对数函数、对数函数和直线相关,相关式分别为:FL=-4995.579+2001.462lnL(R2=0.7315,n=53,P<0.01),FL=-1869.419+622.496lnW(R2=0.7315,n=53,P<0.01),FL=-71.679+6323.410A(R2=0.7315,n=53,P<0.01);体重相对生殖力均值约219粒/g,变幅主要为150—300粒/g;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绝对生殖力和体长相对生殖力均与多个指标密切相关,相关式分别为:F=-1.248+0.070GSI+0.0571L×W(n=53,R2=0.8212,P<0.01),FL=-1050.940-26.756W+46.031Wo+97.941L×W(n=53,R2=0.7243,P<0.01);而体重相对生殖力仅与成熟系数有相关性:FW=144.186+8.222GSI(n=53,R2=0.3246,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