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元素硫在水稻根际氧化特征及其对水稻吸收铁锰磷硫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65 d水稻根际盒培养试验,研究了两种水分管理下(淹水1 cm、80%田间持水量)元素硫在石灰岩和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根际氧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长和铁锰磷硫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硫氧化率有以下规律,根际>非根际(特别是石灰性土壤);80%WHC处理>淹水1 cm处理;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非根际>石灰性水稻土非根际,而根际土壤之间没有差异。元素硫施用能增加水稻根长、根体积和生物量,其增加幅度依次为:80%WHC处理>淹水1 cm处理;石灰岩发育的水稻土>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施元素硫能显著提高水稻铁锰磷硫吸收总量,而对这些元素在水稻植株体浓度的影响,则与水分、土壤和元素种类有关。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施用元素硫能弥补水分不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而石灰性水稻土则不然。

关键词: 元素硫 根际 水稻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9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96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成的优质双季皖粳糯新品种。两年安徽省区域,平均产量7 593.5 kg/hm2,比对照M1148增产7.5%,全生育期128 d,适宜播种期为6月15~25日。

关键词: 水稻 皖稻96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草药源杀菌剂的资源情况、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中草药源杀菌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关键词: 杀菌剂 中草药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鲥鱼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科学养鱼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美洲鲥鱼为人们所喜食的优质水产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经过2005、2006年连续两年引进、培育,已能进行规模化培育大规格鱼种和成鱼。美洲鲥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单粒种子DNA的快速制备及PCR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单粒种子为材料,用NaOH溶液抽提DNA,用于PCR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NA可以扩增出水稻中的目的基因,并适用于SSR分析。该方法提取DNA速度快,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种子DNA的提取。

关键词: 水稻 DNA提取 单粒种子 BT基因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脓病的防治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家蚕脓病的分类及症状,并且指出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 家蚕 脓病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栗绛蚧生殖方式与防治方法研究

中国果树 200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砂姜黑土大豆施硒效应研究

土壤通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淮北砂姜黑土大豆施硒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亚硒酸钠2kg以下,不会导致大豆减产。每公顷施硒4kg以下,不会出现大豆硒中毒症状。每公顷施硒2kg籽粒产量最高。大豆地上部硒浓度与积累量随硒施用量增加而提高,但籽粒硒吸收量明显大于茎叶。随着施硒量的增加,试验土壤的硒含量也相应提高。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大豆 施硒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钾配施对弱筋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低钾和中钾土壤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弱筋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配合施用促进了弱筋小麦植株氮、钾含量的提高,氮、钾养分吸收表现出一定的正交互作用;合理配施氮钾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在低钾土壤上,N180K150处理产量最高(5023 kg/hm2);中钾土壤上,最高产量(5145 kg/hm2)为N180K90处理。两种土壤上,氮肥的产量效应均大于钾肥。低钾土壤上,氮钾对小麦产量表现出极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提高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弱筋小麦的专用品质,钾肥对小麦品质的独立效应不显著,但是钾对氮的品质效应存在着交互作用。弱筋小麦抽穗期或灌浆期植株氮、钾含量与子粒品质的相关系数较大,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则是以拔节期或抽穗期较大。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和增加氮、钾肥基施比例有利于改善弱筋小麦的品质。

关键词: 氮钾配施 弱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 土壤供钾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8个小麦推广品种产量因素结构特点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近10年来安徽省主要推广的8个高产小麦品种,针对影响小麦产量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因素,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其产量因素协调发展的结果。讨论了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性状改良等问题。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产量因素 高产 超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