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抽穗期QTL与环境互作分析
《作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 Nipponbare/ Kasalath/ / 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 lines,BIL s)作图群体 (BC1 F9)和混合线性模型的 QTL 定位方法 ,联合分析南京、合肥和海南 3个不同地点的水稻抽穗期 QTL 及QTL 与环境互作。检测到 8个抽穗期 QTL,分别位于第 1、 2、 3、 4、 6、 7、 8染色体上 ,其中 ,第 3染色体上有 2个QTL。单个 QTL 的加性效应大小范围为 1.46天~ 4.5 8天 ,对性状的贡献率在 1.49%~ 12 .2 %之间 ,加性效应总的贡献率为 34 .13%。有 6个 QTL 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 ,单个 QTL 与环境互作效应的贡献率在 2 .18%~ 15 .84%之间 ,互作效应总的贡献率为 41.11% ,大于加性效应的总贡献率。位于第 4、 6和 7染色体的 3个 QTL 在 3个不同地点均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 ,并且 ,在南京和合肥的互作效应均使抽穗期延长 ,在海南的互作都使抽穗期缩短 ,表现感光性特征。对抽穗期 QTL 检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杂交稻不同生育期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两个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华安 3号’和多年来大面积推广的常规杂交稻‘汕优6 3’不同生育期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在苗期 ,3个杂交稻的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 (Chl)含量差别不大 ,类胡萝卜素 (Car)的含量以‘汕优 6 3’为最高。然而 ,随着发育阶段的推进 ,到分蘖期 ,尤其是抽穗期剑叶的单位叶面积Chl和Car含量 ,两个超高产杂交稻高于‘汕优 6 3’。从苗期到抽穗期 ,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的净光合速率 (Pn)都比‘汕优 6 3’高 ,而在苗期的午间强光条件下和分蘖期的早晨以及抽穗期的早晚相对弱光条件下其Pn的差别尤为显著。在苗期 ,‘汕优 6 3’的水分利用效率 (WUE)略高于‘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 ;到分蘖期和抽穗期 ,在上午 10时之前和下午 14时以后的时间段 ,则是两个超高产杂交稻明显高于‘汕优 6 3’。这些结果说明 ,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不仅有较高的Pn和较强的抗光抑制能力 ,而且还能充分利用早晨和傍晚较弱的光强进行光合作用 ,这些是它们之所以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此外 ,超高产杂交稻在生长发育的中后期 (分蘖期和抽穗期 )具有较高的WUE ,有利于节约农业用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M型质核互作不育系配制高产组合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A作母本配制了 2 2个杂交组合 ,对其F1、F2 进行产量测定表明 :所有杂交组合的F1都具有超亲优势 ,变幅为 3.78% - 132 .16 % ,平均超亲优势为4 4.2 2 % ,其中 19个杂交组合的F1具有超标优势 ,变幅为 6 .0 4 % - 6 6 .0 4 % ,平均超标优势为31.0 6 % ;F2 代的超亲优势平均为 3.18% ,超标优势平均为 - 6 .2 4 %。统计结果认为 :F1的产量优势与恢复系 (父本 )的来源关系密切 ,来自南方父本的杂交组合的超亲和超标优势分别比黄淮父本的杂交组合高 2 2 .93%、2 4 .83% ;F2 代杂种优势衰退显著 ,不宜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