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网袋法模拟田间秸秆还田的3种方式,探索研究不同还田方式的小麦、油菜秸秆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120d腐解后,不同还田方式的小麦、油菜秸秆土埋处理的59.5%~60.3%、露天处理的40.2%~49.8%和水泡处理的24.6%~29.8%被腐解。作物秸秆的腐解速度为土埋>露天>水泡。经过120d腐解后,露天处理、水泡处理和土埋处理的小麦、油菜秸秆中的氮有58.7%~61.3%、63.9%~74.9%、50.8%~58.2%释放出来,磷有92.1%~96.5%、98.6%~100%、66.5%~81.3%释放出来,钾有56.0%~64.3%、74.3%~77.6%、41.9%~46.5%释放出来。作物秸秆磷的释放率最大,氮次之,钾最小。3种还田方式作物秸秆养分释放率为水泡>露天>土埋。
关键词: 小麦和油菜 作物秸秆 秸秆还田方式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虫多核衣壳型多角体病毒fp25 K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棉铃虫多核衣壳型多角体病毒(HearMNPV) fp25 K基因,为深入研究杆状病毒的进化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半补齐法建立HearMNPV的质粒基因组文库,对插入片段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获取HearMNPV fp25 K基因。[结果]HearMNPV fp25 K基因的读码框由588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95个氨基酸;该基因上游具有晚期调控保守序列ATAAG,是一个晚期表达基因;HearMNPV fp25 K存在5个α-螺旋,8个β-折叠;HearMNPV与蓓带夜蛾核型多角体一致性最高,达97.0%,与舞毒蛾多核衣壳型多角体的FP’同源性最低,仅为19.3%。HearMNPV与GroupⅠNPVs、GroupⅡNPVs及GVs的fp25K同源基因间氨基酸平均相似性分别为55.6%、69.4%和29.3%,推测其与Ⅱ类NPVs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该研究为杆状病毒分子进化、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棉铃虫多核衣壳型多角体病毒 fp25 K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及其敏感突变体苯达松抗性的生理生化差异研究(英文)
《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基因在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混播制种和杂交稻种纯度鉴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水稻品种农林8号(N8)、W6154s和其对应的bsl突变体农林8号m(N8m)和8077s为材料,分析了苯达松处理对叶片中叶绿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氧自由基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苯达松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水稻苯达松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苯达松处理使bsl突变体叶片光系统II中还原性QA组分积累,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光合能力丧失,氧自由基伤害积累,Chl降解、质膜氧化加剧,植株死亡。叶片中苯达松残留含量分析表明,较强的苯达松代谢能力是抗性品种免受苯达松伤害的主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鲥鱼安全越冬技术及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水利渔业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2005年和2006年引进2批美洲鲥鱼乌仔,经过前期培育,全长平均为15 cm;11月中旬,水温降至15~20℃时,进入冬季管理,采取升温措施可以保证其安全越冬;并阐述了其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