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葱高效钾肥施用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钾肥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岭大葱为材料,在施用等量磷肥的基础上,以2种氮肥水平(225和375kg/hm2)和3种钾肥水平(0、225和337.5 kg/hm2)组成6个氮钾肥处理,研究钾肥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大葱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大葱株高、分蘖数、葱白长、葱白粗和单株鲜重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6个处理中大葱的增产幅度为12.1%~17.6%;施钾能显著提高大葱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2种氮肥水平下,施钾分别增收7 088~9 800元/hm2和8 050~10 850元/hm2。[结论]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合理增施钾肥可提高大葱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天气两种农药对板栗膏药病药效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更好地防治板栗膏药病。[方法]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小雨天、晴天施用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对板栗膏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晴天施药后30 d,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的防效分别为93.93%、78.12%,药后60 d的防效分别为84.60%、72.44%;小雨天施药后30 d,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的防效分别为96.50%、88.03%,药后60 d的防效分别为87.51%7、5.29%。无论是晴天还是小雨天气施药,90%增效柴油乳剂对板栗膏药病的防治效果都优于石硫合剂,且差异显著。同种药剂在不同天气施用防效有显著差异。[结论]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小雨天施用的防效高于晴天施用的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K肥运筹方式对小麦N、K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K促进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吸收累积,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但过量施K却降低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K的利用效率以及籽粒产量,以中量K肥全部基施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和较好的品质指标。K肥分次施用比一次性基施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K含量,N、K累积量和K的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以中量K肥3次施用处理的品质指标最高,但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以中量K肥分2次施用处理为最佳K肥运筹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三叶和狗牙根种间竞争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白三叶和狗牙根的种间竞争关系。[方法]采用替代系列试验法。按移栽比例设5个处理,通过测定草产量及其动态变化,揭示2种牧草的种间竞争力大小。[结果]结果表明,处理②和③的草产量最高,分别为5164和4956 g/m2,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⑤的草产量最低,为3263 g/m2。在2年试验中,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进,5个处理中白三叶的比例均逐渐下降,而狗牙根却相反。2005年年初,白三叶的竞争率大于狗牙根,以后随着气温升高,狗牙根的竞争力占主导地位。2006年,草地群落逐渐被狗牙根替代。[结论]5个处理中,处理②和③可获得较高的草产量,但从群落的稳定性考虑,白三叶和狗牙根不宜在高频刈割方式下混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氮肥施用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04~2006年连续2个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后移和基追比例的增加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累积。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3∶0(N7/3)、5∶3∶2(N5/3/2)、3∶3∶4(N3/3/4)的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27%、29.88%和37.52%;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开花后植株氮积累量(r=0.765*)、成熟期植株氮积累量(r=0.685*)和成熟期籽粒氮积累量(r=0.719*)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花后小麦植株氮素的同化量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改善小麦品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条件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3∶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处理。
关键词: 小麦 烟农19 氮肥基追比例 氮素吸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ADAMTS-1基因对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对长白猪含凝血酶敏感蛋白模体的去解联金属蛋白酶(ADAMTS-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在第7外显子发现1个C/G突变引起氨基酸改变。通过Pvu-ⅡRFLP基因分型,在长白猪群体中发现3种基因型(AA、BB、AB)。对不同基因型与部分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DAMTS-1基因与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性状显著相关。
关键词: 长白猪 ADAMTS-1基因 产仔数 遗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测定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定几种常用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为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将供试7种药剂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3龄中期幼虫为试材,浸虫法测定,处理后48 h(氟铃脲96 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结果]杀虫单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毒力最低,LC50为306.624 2 mg/L,毒力最高的为阿维菌素,LC50达到了0.221 0 mg/L,氟虫腈对稻纵卷叶螟的LC50为7.237 5 mg/L,仅次于阿维菌素。7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毒力的高低顺序为阿维菌素>氟虫腈>毒死蜱>氟铃脲>三唑磷>丙溴磷>杀虫单。1.8%阿维菌素乳油用量8.1 g(a.i)/hm2和40%丙溴磷乳油480 g(a.i)/hm2,药后10 d防效分别达到86.68%和81.72%。[结论]丙溴磷、阿维菌素、氟虫腈、氟铃脲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较好,混配使用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7:8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灌浆速率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安徽合肥(2007)和四川成都(2007)4个生态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3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54个QTLs,涉及小麦1A、1B、2A、2D、3A、3B、3D、4A、4D、5A、5B、6D和7D染色体。其中,17个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7%~ 20.83%;16个与最高灌浆速率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31%~ 15.95%;21个与千粒重相关,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36%~ 16.80%。另外,在1A、1B、2A、3B、4D、6D和7D染色体上发现10个涉及"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位点的基因组区段,有助于了解籽粒灌浆和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家蚕春用品种黄·山×平·湖的组配及推广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家蚕春用品种黄.山×平.湖的组配及推广,为家蚕品种资源引进、改良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引进品种资源的系统研究,在基本掌握其生物学、经济性状和利用价值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最后测定配合力。[结果]经配合力测定,组配成春用杂交组合黄.山×平.湖全茧量2.269 g,茧层量0.509 g,茧层率23.58%,茧丝长1 323 m,解舒率86.71%,净度93.8分,纤度3.011 D,符合国家审定标准,通过安徽省认定。该品种强健好养、抗逆性强、茧形大、丝质优、稳产丰产,受蚕农、丝厂欢迎,迅速在安徽省主要蚕区推广应用。[结论]引进了品种资源,丰富了家蚕基因库;通过育种手段实现了种质创新;组配成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饲养水平的实用品种,加快了育种速度,降低了育种成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