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桑叶粉对皖西白鹅生长和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桑叶粉在皖西白鹅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桑叶饲料资源在家禽上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选用120日龄的皖西白鹅9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半,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2%、3%、4%桑叶粉的配方饲粮,试验期为50 d。结果表明:添加桑叶粉后,皖西白鹅的平均日采食量明显降低(P<0.01),3%桑叶粉组、4%桑叶粉组的平均日增重与2%桑叶粉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桑叶粉添加量的增加,饲料增重比逐渐增大,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屠宰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食桑叶粉能极显著降低皖西白鹅腹脂率(P<0.01),各试验组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4%桑叶粉试验组的肝体比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桑叶粉的添加明显降低了皖西白鹅血液中谷草转氨酶和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各试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葡萄糖等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桑叶作为一种植物蛋白饲料在皖西白鹅日粮中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4%。
关键词: 桑叶粉 皖西白鹅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红外光谱在牛奶生产和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外光谱不仅可以反应物质的结构组成,还能够随着成分含量变化形成不同响应值,红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畜产品的化学成分含量检测和质量评估。牛奶是人类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营养成分和质量的准确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生产意义。该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牛奶生产中各个环节中的应用,通过测定牛奶成分的含量,红外技术被用于产品定价和品质评价;掺假物质在牛奶中会引起光谱的变化,定性和定量模型的建立为牛奶质量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便捷途径;牧场生产中,光谱被用于诊断奶牛酮病、机体能量状态。该文对近年来国外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在牛奶成分和凝集性能预测、掺假和质量检测、奶牛健康养殖等方面文献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乳蛋白成分、脂肪酸、凝集性能等牛奶性状红外光谱模型以及牛奶光谱特征,对不同研究中模型性能进行比较,以较为全面的评估光谱技术在牛奶性状、质量和奶牛养殖等方面的应用,并为今后的检测和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复合降脂减肥固体饮料对大鼠营养性肥胖和高脂血症预防作用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EI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了降脂减肥固体饮料对大鼠营养性肥胖和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建立SD雄性大鼠肥胖模型后,随机分为6组,即基础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固体饮料高、中和低剂量组(固体饮料占摄入饲料的50%、30%和10%)和阳性药物辛伐他汀组10mg/(kg·d),喂养4周后,麻醉,腹腔动脉取血,测定血清中TG、LDL-C、HDL-C、AST和ALT,取体脂称重,取肝脏制病理切片。与基础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脂肪系数、肝脏、Lee’s指数和肝指数等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食物利用率显著降低,血清TG、LDL-C、ALT和AST均下降,HDL-C上升;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固体饮料3个剂量组的体重、脂肪系数和肝脏重量等均降低,血清TG、LDL-C、ALT和AST随剂量增加而下降,HDL-C上升,高剂量组效果显著(p<0.01)。固体饮料能够显著抑制大鼠的体重,预防高血脂症,效果明显,同时能够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水稻钵苗机插与传统毯苗机插栽培方式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比较水稻钵苗机插与传统毯苗机插栽培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插水平和机插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对新型钵苗育秧机插和传统毯苗育秧机插栽培技术在定远县水稻生产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传统毯苗育秧相比,钵苗育秧秧苗素质显著提高,株高、茎基宽、百株地上部干重和单株根数分别增加了17.3%、26.9%、124.2%和49.4%;机插后无缓苗期,茎蘖动态发展平缓,成穗率比传统毯苗提高19.9%,穗长明显增加,穗粒数提高17.4%,总颖花量增加5.2%,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所提高,最终产量增加9.4%。[结论]钵苗育秧机插技术有利于水稻品种尤其是大穗型品种高产潜力的发挥,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型机插栽培技术。


杂交鲌F1苗种繁殖与饲养效益对比
《养殖与饲料 》 2016
摘要:长江水系翘嘴红鲌(♀)和团头鲂(♂)浦江1号生产杂交鲌F1,二者杂交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83.71%和62.52%。对杂交鲌F1及其父母本的可量可数性状分析比较,杂交鲌F1表现为中间型,有偏母本现象。对比养殖试验显示杂交鲌F1饲料转化效率高,饵料系数比翘嘴红鲌低16%;杂交鲌F1鱼种单产达到718.50 kg/666.67 m~2,单位利润达到0.36万元/666.67 m~2;而长江水系翘嘴红鲌鱼种单产为520.50 kg/666.67 m~2,单位利润0.23万元/666.67 m~2。杂交鲌F1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生产性能显著优于其母本长江水系翘嘴红鲌。


安徽薄壳山核桃水肥管理技术初探
《园艺与种苗 》 2016
摘要:在简述薄壳山核桃在安徽省栽培水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科学水肥管理对于薄壳山核桃栽培的重要性,指出了未来安徽薄壳山核桃水肥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秸秆还田结合氮肥运筹管理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下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对白土稻田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江淮低产白土改良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因素一为小麦秸秆(S)直接还田(3000kg/hm~2)和小麦秸秆不还田;因素二为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设3种基施:分蘖肥:穗肥比例(80–0–20、60–20–20和40–30–30),共6个处理,分别为N_(80–0–20)、N_(80–0–20+S)、N_(60–20–20)、N_(60–20–20+S)、N_(40–30–30)和N_(40–30–30+S)。水稻收获期采集0—20 cm代表性土壤样品分析理化性状,包括p H、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团聚体结构和容重,测定水稻籽粒产量。【结果】与不还田相比,3种氮肥运筹方式下,小麦秸秆还田土壤p H均明显升高,以40–30–30方式升高幅度最大,增加达到显著水平;无论是否实施麦秸还田,不同氮肥运筹方式间土壤p H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CEC增大。土壤中>5 mm和1~0.25 mm两个粒径机械稳定性及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数量增多,<0.25 mm小团聚体数量减少,团聚体质量提高;土壤容重下降,总孔隙度增加,白土淀浆板结的不良物理性状改善,氮肥60–20–20运筹方式下秸秆直接还田改良培肥白土效果最好。4年4地试验,与无秸秆的对照相比,3种氮肥运筹方式下,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0.2%~23.4%、0.8%~5.5%、4.9%~6.4%和6.4%~9.6%,平均增产16.2%、3.6%、5.5%和8.1%,N_(60-20-20+S)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最高。【结论】综合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状况、团聚体稳定性和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安徽省江淮丘陵白土单季稻区,水稻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60–20–20运筹方式下,配合实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能有效改良培肥低产白土稻田,提高水稻产量。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微量水样环境毒理学研究
《生态毒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环境水样个体水平的毒理学检测成本较高、耗时长,且检测后的水样若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通过使用易于培养和观察、个体微小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实验对象,利用毛细玻璃管的虹吸原理将线虫暴露于微量的环境水样进行染毒培养,实现微量水样在个体水平的毒理学评价。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检测了暴露组线虫与对照组线虫的生殖腺细胞损伤水平、活性氧自由基(ROS)产生量、氧化应激水平、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水平等生物终点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微量环境水样在个体水平的毒理学分析提供一种快速、可行、廉价的评价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