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对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启示

北方农业学报 2016

摘要: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是日本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农户参与数最多的一种农民自主、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是日本农业供产销一体化经营中的桥梁,在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日本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章对日本农协的组成与特点、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为中国农业规模化过程中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日本 农业协同组合 农业生产 家庭农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CD4基因编码区及其剪接体克隆与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细胞分化抗原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CD4)是一种主要表达在CD4+细胞膜上的共受体和信号转导分子。CD4分子参与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发育、分化以及CD4+细胞抗原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旨在克隆猪(Sus scrofa)CD4基因及其剪接体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并揭示CD4 m RNA在猪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根据猪CD4 m R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AY515292),利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扩增大白猪CD4基因的编码区,并分析CD4基因选择性剪接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分析CD4 m RNA在大白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以及在大白猪、长白猪和松辽黑猪3个免疫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通过RT-PCR、克隆和测序,获得两种猪CD4编码序列(Gen Bank登录号:KC333253和KC333254),其中完整型(1 375 bp)和剪接型(1 252 bp)CD4分别编码457和397个氨基酸;两种CD4编码序列在猪外周血、胸腺、淋巴结和脾脏中均有表达,其中完整型CD4的表达量要高于剪接型。q RT-PCR结果表明,猪CD4基因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胃、肾脏、心脏和肌肉(P<0.05);同一免疫组织的CD4 m RNA含量在大白猪、长白猪和松辽黑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3个猪种都是胸腺中的CD4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在脾脏和淋巴结中(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猪CD4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4(CD4) 基因克隆 选择性剪接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教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建设研究

北方农业学报 2016

摘要:提出建设中国农业科教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的构想。针对中国农业科教实验实训现状,立足全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的支撑,从系统特点、构建和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中国农业科教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构建方案和资源建设方案。该研究对建设中国农业科教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做出了实质性的探索。

关键词: 农业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 系统构建 资源建设 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摘要:针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财务风险,根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风险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福来有机生物肥在两系杂交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采用168kg/hm2、240kg/hm22种纯氮肥料水平条件下,施用地福来有机肥料可增加单株有效穗和平均穗粒数,且随着地福来用量的增加产量逐步提供,理论产量分别达到10 342.84kg/hm2和10 624.26 kg/hm2,比对照增产18.04%和9.73%。实际产量分别为9 789.00kg/hm2和10 059.00kg/hm2,比对照增产7.55%和7.99%。

关键词: 地福来 两系杂交水稻 两优289 有机生物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功能性水稻新品种品黑一号的选育及营养安全研究初报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该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品黑一号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营养品质以及重金属含量安全等相关问题,其中4个样品中硒含量变幅在0.035~0.57mg/kg,平均为0.29mg/kg,达到富硒标准;铁含量超过检测低限15%以上;锌含量超过检测低限4倍以上。经过标准化生产的黑米重金属镉含量到达检测低限以下,低于国家标准4~5倍,达到有机标准。

关键词: 品黑一号 黑糯米 选育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黄兔IGF1基因扩增及其多态性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

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动物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目前关于家兔IGF1基因序列扩增和多态性的研究还很少。该研究以安徽皖南黄兔为试验动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其IGF1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利用混合DNA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IGF1基因扩增区域的遗传变异特性。结果获得皖南黄兔IGF1基因包含第1~5外显子的基因组序列5条,长度分别为316、657、691、757和403 bp,与种子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99.5%、99.9%、99.7%和99.8%;5个外显子组成432 bp的CDS序列,编码1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则表明,在皖南黄兔IGF1基因内含子1中存在3个多态位点(3056G>A、3107T>C和3164 G>A),3个位点并不位于剪接位点,但分别位于MZF1、ATF4、CEBPA、HLF和NKX2-8顺式作用元件位置,因而可能影响基因表达。该研究成功扩增获得皖南黄兔IGF1基因全部5个外显子序列,拼接获得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并利用混合DNA池测序法发现了内含子3个新的SNP位点,研究结果为揭示肉兔IGF1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皖南黄兔 IGF1基因 扩增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CD8B表达谱、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液免疫性状的关联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细胞分化抗原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是主要表达在CD8+T细胞表面的共受体和信号转导分子。CD8B基因编码CD8蛋白的β链,在免疫应答中起着潜在的调节作用。为分析CD8B基因在猪(Sus scrofa)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究CD8B基因多态性对血液免疫性状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利用q RT-PCR测定CD8B基因在大白猪7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并用PCR产物测序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对382头大白猪、84头长白猪和90头松辽黑猪CD8B基因编码区进行SNPs检测,以及分析CD8B基因突变对大白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常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8B基因在脾脏中的m RNA表达量最高,然后依次是肺脏、胃、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CD8B基因外显子5处检测到1个错义突变(c.602G>A),在大白猪、长白猪和松辽黑猪群中均存在3种基因型(AA、AG和GG型),且3个猪种都是GG为优势基因型。统计分析显示,CD8B基因多态性与大白猪血液中的CD4+CD8-、CD4-CD8+、CD4+/CD8+、血红蛋白含量(hemoglobin,HGB)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指标显著相关(P<0.05)。最小二乘分析表明,3种CD8B基因型个体具有不同的血液参数,其中GG型的CD4+CD8-指标显著高于AG型,AG型的CD4-CD8+指标显著高于GG和AA型,GG和AA型的CD4+/CD8+、HGB和HCT指标显著高于AG型(P<0.05)。因此,CD8B基因可能参与血液生理指标的调控,可作为影响猪免疫性状的重要功能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CD8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也为猪的标记辅助抗病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8B基因(CD8B) 基因表达 SNP 血液免疫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环境条件下花生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花生学报 2016

摘要:主茎高等花生重要农艺性状与花生产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以远杂9102/皖花4号F_2群体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两种环境条件下的花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重和百仁重等9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百果重和百仁重5个性状在两种环境中均表现出受2对主基因控制,其中控制侧枝长、百果重和百仁重3个性状两种环境中的2对主基因均表现为等显性效应,控制总分枝数的2对主基因在两种环境中均表现为加性—显性效应,而控制主茎高的2对主基因不同环境中表现不同,合肥环境中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固镇环境中表现为等显性效应;结果枝数性状在两种环境中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和单株生产力3个性状在合肥环境中均表现出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而在固镇环境中则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

关键词: 花生 农艺性状 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水方式对小麦根系、光合及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小麦持续节水增产增效提供理论帮助和科学依据,在人工防雨玻璃篷下研究了9种灌水方式(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组合)对小麦根系、光合、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的总根长、总体积、总表面积、平均直径和总根尖数皆以W1处理(全生育期水分充足)最高,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可获得与W1相当的根系性状。小麦冠层叶绿素密度灌1水下以W2(拔节期45 mm)和W3(抽穗期45 mm)灌水处理最高。总灌水量相同,增加灌水次数对小麦光合的影响不大,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组合是灌2水下最佳灌水时期组合。抽穗期灌水与其他生育期灌水处理相比,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W1处理的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最高,其次为W2,且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W1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最高,其次为W2,分别比W0(全生育期不灌水)显著增加了3.2%,5.4%,6.1%,15.3%和2.1%,4.3%,5.6%,10.9%,且总灌水量相同,灌1水的增产效果可优于或相当于灌2水和灌3水的效果。相关分析表明,根系总体积、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总根尖数与光合速率、冠层叶绿素密度、千粒质量、产量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得出,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最利于小麦根系、光合、品质及产量的改善;灌水总量相同,增加灌水次数的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根系特性 叶绿素密度 光合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