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L06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06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绿102S(安湘S/L09选)与其姊妹系7HS006杂交,利用系谱选育法筛选出来的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014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L06S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较低;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中抗稻瘟5级,中抗稻曲病5级,抗白叶枯病(3级);米质优;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系 L06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全部基施(N1)、基肥70%+拔节肥30%(N2)、基肥50%+拔节肥50%(N3)和基肥30%+拔节肥50%+大喇叭口肥20%(N4)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利用Logistic方程比较不同处理的玉米子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渍水处理降低子粒千粒重最大潜力值,降幅达5.5%~10.3%;灌浆持续期缩短,最高达9 d;平均灌浆速率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前。氮肥后移较氮肥前移处理提高子粒最大潜力值;平均灌浆速率增大,最高达22.4%;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滞后性",最高延迟13.8%,有利于减轻苗期渍害对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通径分析表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影响较大,表现为Tm>Va>V1。苗期渍水抑制子粒灌浆速率,导致夏玉米产量下降,降幅达24.2%~25.7%,氮肥后移能够减轻苗期渍害对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夏玉米 渍水 氮肥后移 灌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化羊场支原体性肺炎的防控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

摘要:羊支原体性肺炎是由多种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咳嗽、喘气、肺炎及消瘦为主要特征,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羊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诊断要点、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规模化羊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羊支原体性肺炎 诊断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量的大豆分离蛋白和淀粉对烤猪肉中杂环胺形成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将2.5%、5.0%、7.5%和10.0%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和淀粉添加于猪肉中,采用UHPLC-MS/MS法测定其中16种杂环胺的含量,探讨其对杂环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5%的SPI和淀粉后,除喹喔啉类(Me IQx和4,8-Di Me IQx)外,各杂环胺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杂环胺的含量先升高后开始下降。当添加量达到10.0%时,SPI的添加对4,8-Di Me IQx的形成出现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淀粉的添加对吡啶和喹啉/喹喔啉杂环胺的促进作用则变得不再显著(p<0.05)。由此可见,SPI和淀粉的添加对烤猪肉体系中多数杂环胺的形成具有低剂量促进,且随着剂量的增多促进效果逐渐减弱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杂环胺 肉制品 大豆分离蛋白 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分区视角的畜禽养殖粪便农田负荷量估算及预警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摘要: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的畜禽养殖数据,分析了中国畜禽养殖的粪便产生量及耕地负荷量。研究发现,中国畜禽养殖粪便产生量在2008-2013年期间表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不同畜牧优势区内部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粪便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的威胁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大部分地区的预警级别达到了Ⅱ级,超出了耕地对畜禽粪便量的负荷范围,造成了环境污染。据此从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立法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加强畜禽养殖场对畜禽粪便的处理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农田负荷量 环境污染 预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土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土稻区4年大田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2种翻耕深度(10 cm、20 cm,分别标记为T10、T20)和4种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畜禽粪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绿肥,分别标记为F、F+M、F+S、F+G),通过腐殖质组成修改法分别提取表层土壤水溶性物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措施下,翻耕20 cm处理(T20+F)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均低于翻耕10 cm处理(T10+F),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翻耕20 cm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增施畜禽粪(T20+F+M)、秸秆还田(T20+F+S)和增施绿肥(T20+F+G)3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胡敏酸、富里酸和水溶性物质碳含量较T20+F处理分别提高14.57%~30.64%、10.36%~30.57%、0.74%~12.31%和14.25%~26.80%。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胡敏素碳含量,T20+F+M、T20+F+S和T20+F+G处理较T20+F处理提高18.87%~35.78%。4年不同翻耕与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性质未产生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PQ值、胡富比、E4/E6值和色调系数。相关性分析表明,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溶性物质碳含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白土 翻耕深度 施肥措施 腐殖质组分 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七井薏苡资源的应用前景及策略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分析了安徽省石台县优质薏苡资源——七井薏苡的应用前景及制约因素,从政策引导、科技投入、精深加工等方面提出了七井薏苡产业发展策略,该薏苡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薏苡 应用前景 策略 安徽 七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摘要:从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我国的现有模式等方面介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概况,并针对安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需求,对"聚农e购"和"邮乐农品"2个立足于安徽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实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安徽农产品贸易在新时期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建设 应用 实例分析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旱性遗传生理机制及育种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随着农业用水资源的短缺,水稻种植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的增强,具有干旱抗性的水稻品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了水稻生长生态系统、抗旱性遗传生理机制以及水稻抗旱性育种选择策略。

关键词: 水稻 干旱 抗旱性 育种 次级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方法综述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准确、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监控杂交水稻纯度对于保障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用于杂交水稻纯度检测的各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总体来讲,我国杂交水稻纯度鉴定方法的发展趋势是由鉴定周期长向鉴定周期短,由鉴定程序复杂向简单,由成本高向成本低的方向发展。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认为DNA分子标记技术和设计育种鉴定方法有较大发展空间,能满足准确、快速、经济的要求;实时荧光PCR技术具有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纯度 检测 实时荧光PCR DNA分子标计 设计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