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饲粮不同蛋白质原料和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与肉质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进口鱼粉、膨化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4种不同蛋白水平的全价配合饲料,分别饲喂野生健康黄鳝苗(体重37.83~39.75g,P>0.05)110d,以探讨饲粮不同蛋白质原料和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与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不同蛋白质原料和水平对黄鳝的增重、体长、腹肌嫩度、净膛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背肌嫩度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根据屠宰率、肥满度、肝胆指数、肌肉蒸煮损失、肌肉成分、饵料系数、养殖效益等指标判断,黄鳝饲粮粗蛋白质最佳水平为42%,其次为40%。

关键词: 饲粮蛋白质水平 黄鳝 生产性能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在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岗乡,设6组处理,分别为:①50%速克灵可湿粉剂1 500倍液;②25%灰克超微可湿粉剂1 000倍液;③爱可2 000倍液;④2%扑海因悬浮剂1 500倍液;⑤36%粉霉灵悬浮剂500倍液;⑥CK。观察6组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除CK外,其余各组处理均对番茄灰霉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处理②、④的防效较好,分别为92.1%、85.4%,①、③、⑤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7%、79.4%、77.8%;与CK相比,各处理对番茄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处理②的产量最高,达15 941.30 kg/hm2,其次为处理④,而处理①的产量最低,仅14 162.63kg/hm2。[结论]处理②、④是最佳防治药剂,且对番茄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关键词: 番茄 灰霉病 防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水稻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药效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γ射线辐射获得的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突变体在杂交水稻(Oryza sativa.L)混播制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以敏感恢复系‘Mc526’为材料,通过室内和大田试验,比较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苯达松药效的差异,旨在为水稻混播制种中合理调整施药浓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在21℃~36℃范围内,温度与苯达松药效呈显著正相关,即温度每增加1℃,苯达松致死浓度约下降74.09mg/L,药效约提高0.7%。相关生理生化研究表明,体内氧自由基胁迫加剧是高温下苯达松药效提高的主要原因。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室内研究结果。

关键词: 水稻 苯达松 敏感恢复系 温度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质水平及能量蛋白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与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用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及能量蛋白比(E/P)水平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分析比较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1.86%、E/P为35.85kJ/g时,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随着饲料蛋白质含的上升,克氏原螯虾肠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肝胰脏、胃蛋白酶活力显著增强(P<0.05);饲料E/P水平未引起胃、肠、肝胰脏蛋白酶活力的显著变化(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1.47%、E/P为40.42 kJ/g时,克氏原螯虾蛋白酶活力最高。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蛋白质 能量蛋白比(E/P) 生长性能 蛋白酶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品质效应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颗粒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1(SBE1)和淀粉分支酶3(SBE3)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3个关键酶,这3个酶主要由Wx、Sbe1、Sbe33个基因控制。设计这3个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检测了183个水稻品种的基因型,分析了3个基因对稻米理化品质和RVA谱特征的效应。结果表明:3个分子标记均能很好的区分3个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籼粳来源,根据3个位点的基因型可将183个品种分为8种类型;单个基因遗传效应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间淀粉的理化特性(AC、GC、RVA)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个基因的联合效应在不同基因型组合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Wx基因对大多数品质性状效应显著,Sbe3效应次之,Sbe1效应较小;Sbe1和Sbe3基因在不同的Wx等位基因背景下,对稻米的品质的理化特征的效应不同。3基因间存在互作效应,Wx与Sbe3的互作效应较大。

关键词: 淀粉合成相关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 胶稠度 RVA谱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

中国食用菌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将秀珍菇菇渣处理后以不同比例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菇渣栽培双孢蘑菇,与常规配方相比,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并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在培养基培养料中加入30%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达到63%,比常规栽培料高出10%,说明菇渣用于双孢蘑菇生产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关键词: 秀珍菇 菇渣 双孢蘑菇 生物学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抗旱多功能种衣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棉花的室内和室外试验,研究了新型抗旱多功能种衣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抗旱多功能种衣剂能明显提高棉花的出苗率和促进棉株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新型抗旱多功能种衣剂 棉花 出苗 苗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肥和钾肥对老龄多叶老芒麦牧草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8龄多叶老芒麦人工草地进行施磷、钾试验。结果显示,施磷肥对抽穗期、开花期和乳熟期老芒麦的地上生物量分别增重16.25%5~0.32%、5.86%3~5.74%和10.72%4~4.37%,施钾肥增重16.96%5~1.56%、9.63%5~8.32%和12.70%4~6.91%。在氮钾或氮磷施用量适中时,配施磷肥112.5 kg/hm2或配施钾肥75 kg/hm2时,老芒麦的地上生物量最大。配施磷和钾能显著增加老芒麦0—25 cm根重(P<0.05)。配施磷或钾75 kg/hm2时,老芒麦0—5和0—25 cm根重最大,分别为8.97 g/m29、.06 g/m2和21.39 g/m2、23.84 g/m2。配施磷和配施钾时,老芒麦茎秆中粗蛋白(CP)和粗脂肪(CF)含量呈先增后降变化,施磷75 kg/hm2或施钾112.5 kg/hm2时,老芒麦茎杆中CP和CF的含量最大。配施等量磷、钾肥,施磷茎秆中CP和CF含量高于施钾,二者最大值差分别是0.53%和0.38%。三个生育期内,老芒麦地上部分与地下根系增重不总是与施肥量呈正相关,相同施肥量下钾肥的增重略高于磷肥。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施肥 老芒麦 生物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联苯菊酯在茶叶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联苯菊酯在茶叶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情况,确定其施用的安全间隔期和次数。[方法]在田间试验中,以安徽省舒城县916茶场采集的茶叶为试材,用2.5%联苯菊酯乳油推荐量的2倍对其进行施药,药后1h以及1、2、3、5、7、14、21、30、45d分别取样,采用丙酮和石油醚提取,气相色谱检测,样品添加回收率为77.0%。[结果]联苯菊酯在茶叶中降解速率很快,施药量是推荐浓度的2倍时,1d后取样检测消解率为44.7%,半衰期为T1/2=3.83d。在推荐剂量为90ga.i/hm2和施药4次的条件下,在最后1次施药3、7、14d后取样联苯菊酯残留量均小于5mg/kg,尤其14d后取样联苯菊酯残留量为0.08mg/kg。[结论]若以5mg/kg作为残留量参考指标,建议施用联苯菊酯的安全间隔期可定为3d,施药次数不超过4次。

关键词: 联苯菊酯 茶叶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抗菌肽的诱导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家蚕抗菌肽是存在于家蚕及蚕蛹的血淋巴内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在家蚕的天然免疫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家蚕、对家蚕进行饥饿、电击和注射大肠杆菌等诱导处理后,提取家蚕抗菌肽,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以上的处理均能有效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其中饥饿法处理的家蚕产生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最强。研究结果为家蚕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 家蚕 抗菌肽 诱导 抑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