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音频控制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天津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介绍了音频(音乐和声频)控制技术的起源、发展,总结了音频控制技术对农作物的影响,包括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阐述了音频控制技术对植物影响的机制,包括调节生长激素、刺激细胞分裂、促进光合作用、诱导基因的转录、改变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及抗氧化能力等。

关键词: 音频控制技术 物理农业 植物声频技术 音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

农学学报 2017

摘要:为了研究油菜在促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从油菜多功能用途出发,从农业增收、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油菜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增加农业收入;作为观光资源,油菜可以带动皖南山区古村落的开发利用,增加农家乐、景区交通、土特产销售等收入;同时对促进传统旅游产业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扩大皖南油菜种植,尤其是偏远古村落油菜的发展,对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休闲旅游等具有重要价值,对当地的经济转型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油菜 休闲农业 旅游 示范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中华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了给武昌湖中华鳖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础数据,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中华鳖武昌湖野生群体和2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武昌湖鳖群体、日本鳖群体、黄沙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1.5、9.1、7.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6.3、3.7、3.1,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5667、0.5222、0.4462,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987、0.5953、0.5648,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672、0.5551、0.5303,武昌湖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基于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显示,目前武昌湖群体中华鳖种质资源保存较好。

关键词: 中华鳖 武昌湖 荧光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屯溪绿茶”中主要儿茶素与游离氨基酸组分分析

茶业通报 2017

摘要:为了解"屯绿"的主要滋味品质成分组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了13个"屯绿"茶叶样品中儿茶素与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5种主要儿茶素单体的含量趋势为EGCG>EGC>ECG>EC>C;儿茶素总量范围66.49~90.49 mg/g,平均值为74.43 mg/g;一共检出29种游离氨基酸组分,甘氨酸和脯氨酸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游离氨基酸总量范围10.80~16.66mg/g,平均值为14.78mg/g,其中茶氨酸含量最高,约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43.0%~63.6%,平均值为53.9%;牛磺酸含量0.12~0.32 mg/g,平均值为0.27 mg/g。

关键词: 屯溪绿茶 儿茶素 游离氨基酸 茶氨酸 牛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季八层层叠式笼养鸡舍环境质量测定与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试验旨在对八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冬季环境质量进行测定和分析,为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环境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和粉尘采样器每天6:00-8:00、12:00-14:00和18:00-20:00测定八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环境质量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CO_2浓度、粉尘浓度、氨气浓度和PM10)。【结果】在采取侧窗进风、纵向通风的通风模式下,冬季八层层叠式笼养蛋鸡舍内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分别为19.11℃、52.02%、0.25 m/s和34.00 lx,空气中平均二氧化碳浓度、粉尘浓度、氨气浓度和PM_(10)分别是2083.22 mg/m~3、2.85 mg/m~3、1.04 mg/m~3和26.01μg/m~3。不同测定点之间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从湿帘端到风机端鸡舍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粉尘浓度和PM_(10)浓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上层测定点H_(3.80m)、H_(4.50m)和H_(5.10m)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氨气浓度显著高于下层测定点H_(0.60m)、H_(1.30m)和H_(1.90m)。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风速与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粉尘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温度与氨气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冬季八层层叠式笼养鸡舍内不同位置环境质量参数存在差异,环境质量基本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

关键词: 蛋鸡 冬季 密闭式鸡舍 环境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氮肥拔节期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作为冬小麦拔节肥的施用效果,2015-2016年通过在安徽省太和县及宿州市两地布置冬小麦拔节肥控释尿素机施、普通尿素机施和普通尿素撒施田间大区试验,研究拔节期追施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含量、SPAD值、贮存物质再分配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条件较好的太和试验点,控释尿素处理的小麦产量比普通尿素撒施和机施分别显著增加7.2%和12.5%,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16.5%和22.6%,经济效益分别显著增加8.3%和11.5%。拔节期控释尿素施用30d后小麦旗叶SPAD值和氮素含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控释尿素处理的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在降水条件相对较差的宿州试验点,拔节期施用控释尿素的效果不明显。在降水量丰沛或者灌溉条件好的情况下,拔节期施用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能显著促进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施用效果较佳。

关键词: 冬小麦 拔节肥 控释尿素 产量 贮存物质再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解蔬菜高温胁迫伤害技术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该文从物理途径、化学途径和生物学途径等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缓解蔬菜高温胁迫伤害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揭示外源物质缓解蔬菜作物高温胁迫的机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缓解机理 蔬菜 高温胁迫伤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玉米主要害虫种类与发生为害初探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调查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发现:安徽省全境玉米适生期长,玉米种植结构复杂,北部地区以连片种植夏玉米为主,南部地区以插花式播种春玉米为主。与为害夏玉米的害虫相比,南部春玉米害虫种类更为多样。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全省玉米的主要害虫,其中铜陵地区春玉米苗期受亚洲玉米螟为害最重,被害株率达25.6%。蜗牛在夏玉米穗期和春玉米苗期为害严重,部分田块被害株率达100%。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春、夏玉米穗期的另一主要害虫,常与亚洲玉米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混合发生,但在淮北地区玉米秸秆中未发现冬后存活的桃蛀螟幼虫。

关键词: 安徽 玉米 虫害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牧产业财务资金管理与核算

科技经济导刊 2017

摘要: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畜牧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产、供、销环节涉及财务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做好资金管理与核算,减少经营浪费和重复投资是提高畜牧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畜牧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毛兔兔毛生长规律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7

摘要:以成年短毛兔为试验对象,通过拔毛构建新的兔毛生长周期,从第4~11周,每周采集一次背部毛样,用直尺测定不同时期粗毛、细毛和两型毛的长度,通过生长曲线模型对兔毛生长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对短毛兔兔毛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兔第4、5、6周,3种毛型的长度都依周次显著增长(P<0.05),而第6~11周,除细毛第7周和第11周、粗毛第6周和第9周毛长差异显著外(P<0.05),兔毛长度变化均不显著(P>0.05),这说明短毛兔兔毛在第6周后基本停止生长。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最为符合短毛兔兔毛生长的实际情况,粗毛、细毛和两型毛的拐点周龄分别为3.69、3.82和4.07周,拐点毛长分别为17.58、13.40和16.21 cm,说明短毛兔兔毛生长速度在第4周左右开始变慢。研究结果可为兔毛生长规律和毛囊发育及凋亡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短毛兔 毛长 生长规律 曲线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