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中国棉花 2017

摘要:基于长江流域棉区现行两熟或多熟种植制度以及机械化程度低的现实,在保持现有棉田两(多)熟制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改革简化种植管理方式和方法,建立以轻简育苗和简化施肥为核心的套种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套种棉花种植管理的轻便简捷;另一方面改套种或移栽为直播,建立油(蒜、麦)后早熟棉机械直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减少了用工。两套栽培技术构成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该区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棉花 轻简化栽培 长江流域棉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施旅游开发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刍议——兼论安徽省典型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创造并传承利用至今的活态农业生产系统,具有杰出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美学价值,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鉴于它在功能与价值上的稀缺性和示范性,国际和国内相关机构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相应的抢救性发掘和试点保护行动,安徽省内的两项典型遗产项目成为其保护对象。遗产自身具有的旅游吸引物属性,使其易于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相结合,并且基于合理保护原则之上的适度旅游开发,是学界公认的实施遗产动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为安徽省典型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动态保护 旅游开发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苏和薄荷提取物对茶炭疽病病菌(Gloeosporium theae sinesis)的抑制作用

中国植保导刊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95%乙醇浸提紫苏和薄荷获得其提取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提取物对茶炭疽病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采用水琼脂培养法测定提取物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状态。结果表明,2种植物提取物对茶病疽病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40 mg/m L浓度下,2种植物提取物对茶病疽病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75%以上,紫苏提取物在48 h内抑制率达100%,对其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可达84.28%。显微观察发现,各浓度下茶病疽病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畸变,紫苏提取物浓度越高畸变越严重。

关键词: 紫苏 薄荷 乙醇提取物 茶病疽病病菌 菌丝 孢子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紫色辣椒品种“紫晶1号”的选育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紫晶1号"为中等辣味型一代杂种彩色辣椒,其母本H-10-BP是通过杂交选育的优良自交系,父本H-12-SY-8是从紫色辣椒经多代自交定向选育的优良株系。该文介绍了"紫晶1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结果,结果显示,该品种中早熟,从定植至采收紫色商品椒约50d;抗性强,耐低温弱光;果实耙齿形,鲜果紫色,生物学成熟果深红色,辣味中等,商品率高;鲜椒产量37500~45000kg/hm~2,适于秋延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紫色辣椒 新品种 紫晶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潮霉素B预混剂的临床驱虫试验研究

中国兽药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潮霉素B预混剂临床驱除绦虫线虫的有效性和给药时间的合理性,依据兽药临床试验规范,试验选择了蠕虫自然感染皖西麻黄鸡824只,按要求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潮霉素B预混剂治疗组284只,芬苯哒唑粉对照药物组284只,不治疗的感染对照组256只,试验周期根据临床治疗效果确定。结果显示,潮霉素B预混剂,推荐剂量10 mg/kg混饲,连续饲喂21 d,对鸡蛔虫和绦虫的粗计驱虫率分别为63%和26%,表现明显的驱除蛔虫作用(P<0.05),连续饲喂42 d,对鸡蛔虫和绦虫的粗计驱虫率分别为100%和-13%,驱蛔虫效果极显著(P<0.01);对照药物芬苯哒唑粉,50 mg/kg混饲,连续饲喂6 d,对鸡蛔虫和绦虫的粗计驱虫率分别为100%和44%,同样具有极显著的驱除蛔虫作用(P<0.01),本试验中2种药物的驱蛔虫效果相当,对绦虫的驱除作用不明显(P>0.05)。潮霉素B预混剂10 mg/kg混饲,连续饲喂42 d,可以驱净鸡蛔虫的感染,但对鸡绦虫感染无明显的驱除作用。

关键词: 鸡蛔虫 潮霉素B 临床试验

淮南麻黄鸡BMPBMP15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

中国家禽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BMP15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寻找可作为提高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分子标记。采用DNA测序和PCR-SSCP技术对419只淮南麻黄鸡BMP15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分析其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BMP15基因exon1上存在G397A 1个突变位点,并导致氨基酸Leu转变为Phe,G397A位点PIC值为0.36,处于中度多态,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G397A位点与淮南麻黄鸡28日龄体重显著相关,AA基因型是优势基因型。BMP15基因G397A位点可以作为淮南麻黄鸡生长性能的参考分子标记。

关键词: BMP15基因 淮南麻黄鸡 生产性能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丹的生态习性及高效繁殖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摘要:简要介绍凤丹的生态习性和繁殖方法,从选地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及初加工、根部采挖及初加工等方面总结了凤丹栽培技术,以期为凤丹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凤丹 生态习性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硼肥对油菜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摘要: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不同时期叶面喷施不同次数硼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硼肥能明显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改善产量结构性状。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次数和不同数量的硼肥后,油菜籽粒产量增加2.28%~15.20%,平均增产10.64%,越冬期+蕾薹期+盛花期3次喷硼效果最好。扣除用工费和硼肥成本,经济收益增加159~1 059元/hm~2,施肥产投比达5.08~26.13。

关键词: 油菜 硼肥 叶面喷施 产量 经济效益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磺胺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生理生长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沉水植物苦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实验室水培试验,经过不同浓度磺胺(0.01,0.02,0.05,0.08,0.1mg·L~(-1))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磺胺污染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叶片生理生长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和b含量比值(c_a/c_b)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外源磺胺浓度增加,苦草相对生长率降低,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降低趋势,叶绿素a含量下降速度大于叶绿素b;c_a/c_b先增大后减小.(2)磺胺胁迫下叶片的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MDA和SS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3)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磺胺胁迫使苦草叶细胞中叶绿体被膜破裂至消失,类囊体膨胀、破损;叶细胞中类囊体呈现出分布不均、出现空腔等.当磺胺浓度为0.01m·L~(-1)时,苦草叶片外观形态结构未表现出受害症状,而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显示,类囊体开始出现轻微的分布不均现象;当营养液中磺胺浓度为0.02mg·L~(-1)时,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叶片边缘呈现枯黄至坏死症状,叶绿体超微结构显示类囊体膨胀、变形至空洞现象,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距离减小至消失.研究结果表明,磺胺胁迫导致苦草叶生理代谢失衡,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亚细胞结构出现不可逆损伤,期望该结果为研究磺胺污染的作用机制及苦草在抗生素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磺胺 苦草 叶绿体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短穗扦插2夹1膜覆盖保温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研究茶树短穗扦插2夹1膜覆盖保温技术。[方法]在原有双层覆盖的基础上,加盖1层塑料薄膜,形成2层塑料薄膜中间1层遮阳网——2夹1膜的覆盖保温方式。[结果]越冬期间,2夹1膜覆盖日最低温度平均值为2.32℃,高于无膜覆盖2.29℃,高于双膜覆盖1.79℃;区试期间,极端最低温度无膜覆盖为-11.51℃,双膜覆盖为-9.47℃,2夹1膜覆盖为-6.47℃;2夹1膜覆盖日平均温度为10.30℃,高于无膜覆盖4.93℃,高于双膜覆盖1.78℃;2夹1膜日最高温度平均值为28.12℃,高于双膜覆盖4.30℃,高于无膜覆盖14.30℃;采用2夹1膜覆盖技术,育苗成活率比双膜覆盖高4.48百分点,增值12 750元/hm2。[结论]2夹1膜具有很好的保温、增温能力;可消除越冬时的冻土抬苗现象,提高育苗的安全系数。

关键词: 茶树短穗扦插 2夹1膜覆盖 越冬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