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 grain(模糊匹配)
203条记录
早籼14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早籼 14是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选育成功的第 2个早籼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米质优良 ,有 8项指标达部颁 1、2级优质米标准 ,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早籼稻米结构的调整。早籼 14已通过省级审定 ,命名为“皖稻 71”

关键词: 早籼14 生物学特性 品质 栽培技术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粒粒饱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粒粒饱可有效解决杂交水稻结实率低、籽粒充实度差的生理障碍。在水稻初穗期叶面喷施粒粒饱 ,结合施用穗粒肥 ,可提高结实率 6%左右 ,增加千粒重 0 .5 6~ 2 .2 1g ,主要是增加弱势粒千粒重 ,可增产 5 .3 4 %。

关键词: 水稻 结实率 千粒重 粒粒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食品稻米生产技术研究初报——水稻无公害栽培稻米卫生品质表现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在生态环境优良的稻作区 ,在采用“无污染水浇灌 ,适量施用化肥 ,限量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措施条件下 ,以协优 6 3为种植对象 ,探讨稻米的品质和稻米的卫生品质表现。结果表明 :稻米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稻米的卫生标准 ;稻米的品质达不到国家优质稻米标准 ,不符合绿色食品米的品质要求

关键词: 绿色食品 水稻 无公害栽培 卫生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籼898高产稳产性能及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对中籼 898 1997~ 1999年在安徽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试验、示范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中籼 898具有理想的株叶型态 ,穗粒结构协调 ,根系发达 ,分蘖能力强 ,抗病虫耐干旱 ,适应性广等特点。并提出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水稻 中籼898 高产稳产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籼898产量构成及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对中籼 898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 9.0t/hm2 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2 85±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16 0± 10 )粒 ,结实率 (86± 2 ) % ,千粒重 2 9.5g。并提出高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 水稻 中籼898 产量构成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APD分子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F1 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探索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由RAPD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 ,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F1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F1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 4个性状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全生育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则达极显著相关。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RAPD标记 水稻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个水稻不育系的亲和性及配合力、遗传力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粳型不育系Y4036A及恢复系057、040、C堡均属I类。株高、千粒重、播始历期3个性状以加性效性为主。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其中千粒重、播始历期的狭义遗传力高于70% ,其余均不到60% 。4个不育系中培矮64S亲和性较好,Y4036A为部分亲和。亚种间杂交仍存在结实率偏低等不足,可通过选择亲本或导入广亲和基因来克服。

关键词: 水稻 亲和性 配合力 遗传力 不育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以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24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为DNA样品来源,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探索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22个12碱基随机引物共扩增产物98个,其中17个引物可产生多态性产物,所扩增产物的47.9% 至少在两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PCR扩增产物分别以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RAPD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已配组育成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RAPD标记 水稻 遗传差异 杂交稻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双季稻区长期施肥效应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摘要:在安徽休屯盆地进行的10年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明显大于肥料,施肥的增产幅度随施肥年限有逐年降低趋势。氮磷钾肥增产效应依次为K>N>P。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保持水稻稳定增产,但在等养分条件下,紫云英与氮磷钾化肥配施(MNP),早稻平均产量明显低于等养分的化服单施(NPK),说明有机肥应提早施人,并增加氮肥作基肥的比例,以满足水稻幼苗对养分的需求。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除有效钾外,土壤养分均有增加。因此从增产增收和养分平衡的意义上讲,必须重视稻田施用钾肥,适当控制磷肥用量。

关键词: 水稻 化肥 有机肥 氮磷钾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的细胞学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胚性悬浮细胞是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理想材料。本文研究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细胞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建成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后期悬浮细胞系)和前、中期悬浮细胞系相比较,细胞团内细胞结合紧凑,细胞壁簿,细胞质浓厚,颗粒状内含物丰富,细胞活力强,质膜凹陷较浅,较平整,质膜强度高。本研究结果从细胞学角度初步探讨了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适应于原生质体培养的机理。

关键词: 水稻 胚性悬浮细胞系 细胞学 原生质体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