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敬德 1 ; 吴跃进 2 ; 童继平 2 ; 郑乐娅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
关键词: 早籼14;生物学特性;品质;栽培技术;水稻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34-1076/S
年卷期: 2000 年 28 卷 03 期
页码: 306-30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早籼 14是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选育成功的第 2个早籼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米质优良 ,有 8项指标达部颁 1、2级优质米标准 ,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早籼稻米结构的调整。早籼 14已通过省级审定 ,命名为“皖稻 71”
- 相关文献
[1]旱灿14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吴敬德,吴跃进. 2000
[2]新型多用途油料作物-紫苏在我省的开发利用问题. 郭高,何文敏,戴延寿,崔应国,张德玉,余家斌,卜建英,计中明. 1990
[3]马齿苋的栽培及其农业应用. 高晓余,周辉,陈秀晨,张志转,朱永和. 2010
[4]皖麦4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杨赞林,甘斌杰,余增亮,马广约,王丽芳,王绍义. 2001
[5]皖麦26号(皖8804)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杨赞林,张少华,甘斌杰,代秉勋,高福平,马广约,周军,沈林,计文超. 1996
[6]皖麦16号(855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要点. 杨赞林,张少华,金陵,沈正兴,甘斌杰. 1993
[7]皖棉13号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路曦结,何团结,阚画春,陈海亮,金秀菊,李正喜. 1999
[8]蘘荷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朱培蕾,赵贵云,刘才宇. 2015
[9]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10]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吴文革,武立权. 2007
[11]江淮水稻钵苗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WU Wenge,吴文革,张健美,ZHANG Jianmei,ZHOU Yongjin,周永进,CHEN Gang. 2017
[12]鑫两优318水稻抗旱节水直播栽培技术. 徐秀娟,陈刚,王本刚,许有尊,习敏,孙雪原. 2017
[13]休宁县绿色优质稻米栽培技术. 沈文生,陈宝才,夏加发,许有尊,张勇. 2023
[14]两优256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高尚,陈文彬. 2017
[15]蒸谷米水稻机械化绿色栽培技术研究. 吴文革,严伟龙,季雅岚,徐晓楠,许有尊. 2020
[16]水稻直播栽培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 吴文革,陈烨,钱银飞,王小军,吴一梅. 2006
[17]皖稻9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郑乐娅,吴敬德,余行道,朱学桂,张瑛,童继平,佘德红. 2007
[18]水稻免耕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汪新国,吴文革,王允青,孔令娟. 2013
[19]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晚粳W328的选育与应用. 周守年. 2017
[20]竹舟5号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郑智慧,黄山林,罗彦长.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抗旱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皖两优1008的选育
作者:王士梅;方吴云;朱倩;易月明;龚存力;吴敬德;杨联松
关键词:杂交稻;皖两优1008;抗旱;优质;易制种;选育
-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作者:邹禹;钱宝云;占新春;郑乐娅;梅德勇;张培江
关键词:优质长粒籼稻;播期;收获期;储存期;整精米率
-
我国南方籼稻整精米率发展趋势及对策
作者:邹禹;钱宝云;占新春;郑乐娅;张培江
关键词:籼稻;整精米率;发展趋势;对策
-
高产抗倒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徽两优348
作者:杨联松;王士梅;白一松;龚存力;方吴云;吴敬德
关键词:杂交水稻;徽两优348;高产;抗倒;选育
-
优质糯稻粳糯795的选育
作者:龚存力;王士梅;吴敬德;方吴云;杨联松;张爱芳
关键词:糯稻;粳糯795;选育;栽培技术
-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皖28S'的选育
作者:龚存力;方吴云;王士梅;吴敬德;杨联松
关键词:籼型;两系核不育系;皖28S;选育
-
安徽省粳稻生产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邹禹;占新春;程从新;钱宝云;郑乐娅;张培江
关键词:安徽省;粳稻;育种;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