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花生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对安徽省花生种植区域进行了划分,介绍了花生不同产区的主要栽培方式和品种类型.通过对安徽省花生生产情况、加工及出口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安徽省当前花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蚕桑文化科普教育的意义及实践思考-以安徽省蚕桑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为例
《北方蚕业 》 2023
摘要:开展蚕桑文化科普教育活动有利于深度挖掘蚕桑资源价值、弘扬与传承深厚的中华蚕桑文化,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丰富中小学素质文化教育,有利于科研院所拓展科研成果转化方式、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蚕桑产业综合影响力、丰富民众休闲旅游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安徽省蚕桑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具备过硬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发展基础、坚实的科技保障和充实的人才支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有利的环境条件、发达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旅游环境等发展优势,介绍了基地丰富多元的科普活动模式及具体开展情况,总结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策略与规划,以期为我国蚕桑文化科普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蜜光葡萄在安徽省的引种表现
《现代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为改善安徽省葡萄品种结构单一的现状,丰富葡萄品种多样化,延长鲜食葡萄上市供应期,2018年引进蜜光葡萄新品种,2019—2021年连续3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和宿州市对其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适应性等性状进行观察记载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新品种蜜光为中熟品种,在宿州市和合肥市引种栽培后表现优良.蜜光平均单粒重为9.14 g,平均单穗重为541.28 g,风味甜中略带酸,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35%.该品种表现为粒大、早熟、具玫瑰香味等,具有易成花、耐贮运、抗性强、适应性强、管理方便等特点.


安徽省水稻地方品种资源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安徽省各县、市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82份,并对其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品质等特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资源中糯稻和有色稻资源丰富,糯稻占资源总数的56.1%,黑米和红米共占34.2%。通过鉴定筛选出具有大穗、高穗粒数、高结实率、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资源34份、抗稻瘟病资源17份、优质资源6份;进一步通过分子标记鉴定,阐明这些优异资源中所携带的稻瘟病、垩白、香味等基因型。筛选出稻八、夹沟香稻、三粒寸、庄红贡米、庐江小红稻-1和长粒糯稻6份产量、稻瘟病抗性和品质等综合性状优异的资源,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育种提供材料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资源 鉴定与评价 优质 抗稻瘟病 安徽


安徽省棉花种质资源创新研究70年(1953-2022年)
《中国棉花 》 2023
摘要:种质资源是培育棉花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安徽省植棉历史悠久,生产上种植的棉花品种经历了从引进到自主选育的漫长过程.贯穿安徽省棉花新品种选育全过程的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从艰难起步到繁荣发展,经历了 7 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种质创新的目标也不断发展变化.品种引进时期,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丰富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自主选育品种时期,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主要针对育种目标,创制具有丰产、抗病、抗虫、优质、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的新种质,满足本省棉花生产不同发展阶段对新品种的需求.种质创新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应用,促进了种质创新水平逐渐提升.对安徽省近 70 年(1953-2022 年)棉花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安徽省小麦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掌握安徽省小麦品质状况,对品种布局进行探索性研究,特开展安徽省主产区小麦品质抽样、检测工作,对品质性状及区域、年度间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从单项指标的变异情况来看,容重达标比例最高,且区域间、年度间变异系数均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硬度等指标均有58%以上的比例可以达到中强筋标准,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强筋的比例较低。综合指标中,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数量最多,达到优质中强筋以上标准的样品比例仅为13.7%,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比例不足0.6%。各年度间达标样品数量以2019年最多。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亳州市和淮北市、滁州市等沿淮淮北麦区;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分别来自阜南县和长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