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Anhui province(模糊匹配)
337条记录
安徽设施草莓提质增效生产技术途径探讨与实践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简述了安徽草莓生产的基本情况,提出了设施草莓实现提质增效栽培的必要性.结合全省各地设施草莓生产实际,详细分析了安徽设施草莓产业存在的主要产业技术问题.同时,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草莓生产及农业通用生产技术上取得的新成效,提出了丰富品种类型、修复连作障碍、提高设施抗风险能力、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利用、普及脱毒种苗、加大技术培训与示范、升级综合生产管理技术等一系列促进安徽设施草莓提质增效栽培的途径,为安徽设施草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草莓 产业技术 提质增效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粳稻生产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通过分析安徽省近10年粳稻生产情况以及审定推广的粳稻品种在区试中的产量、米质和抗性表现,指出安徽粳稻在生产推广和育种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应重点加强选育适合安徽肥力水平的高产、优质、抗病的粳稻新品种,同时要加大对粳稻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合理布局粳稻生产功能区、树立安徽粳米品牌,以提升安徽粳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 安徽省 粳稻 育种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对外交流发展优化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管理观察 2019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农业"走出去"的核心是科技,加强与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将实现农业资源的跨区域高效配置,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安徽省农业大而不强,迫切需要加快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改变农业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农业科技及其对外交流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找准需要重点推进的领域,以促进农业发展,针对性的提出安徽省农业科技对外交流发展的优化路径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安徽省 农业科技 对外交流 优化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土著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

摘要:安徽土著鳜类资源丰富,养殖方式多样,养殖分布广泛,苗种需求量大,为了开展安徽土著鳜鱼人工繁育,文章从鳜鱼亲本选择、培育、催产及苗种培育、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试验,得出鳜鱼苗开口第1~17 d投喂配套饵料鱼规格及数量,以期促进鳜鱼产业发展.

关键词: 土著 鳜鱼 规模化 人工繁育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明代安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与防控研究

古今农业 2019

摘要:明代安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给当地农业恢复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基于地方志及相关文献所载史料,系统梳理了明代安徽水灾、旱灾、蝗灾三大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及成因,并总结了明代安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控制对策.研究表明,明代安徽水灾、旱灾、蝗灾发生主要集中在明朝中后期,其中水旱灾以皖北地区发生较重,蝗灾以沿淮和江淮地区发生较重.针对上述农业自然灾害,明王朝主要采取了兴修水利工程、掘挖蝗卵、捕捉蝗虫等农业防控措施,为现代农业自然灾害防御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明代 安徽 农业自然灾害 预防 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设施草莓安全生产管控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本文从产地环境、栽培方式、整地施肥、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大棚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安徽省草莓安全生产管控技术,以期为草莓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草莓 安全生产管控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研究(2009-2018年)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从发展现状、形势分析、发展展望等方面对2009-2018年安徽省棉花产业进行了总结,对存在问题、发展潜力、发展方向及对策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咨询提供科学依据,为棉花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花 产业发展 产量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养猪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状况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养猪场所用饲料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保证养殖场的正常健康生产。[方法]于2017年5—11月对安徽省内不同规模的5家养猪场共采集饲料391组,其中小猪料134组,大猪料257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结果]养猪场饲料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较为普遍,污染率高达99.5%,饲料黄曲霉毒素B_1在饲料中的分布与季节也有一定相关,6—7月梅雨季节,黄曲霉毒素B_1超标情况最为严重。同时用料塔储存的饲料,比单纯用饲料库储存的饲料,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更加严重。[结论]该研究为企业正常健康生产和人类的动物性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养猪场 污染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沿江地区棉秆还田种植模式对棉花苗期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中国棉花 2019

摘要:通过对棉秸秆全量还田3年旋耕整地地膜覆盖直播棉田和秸秆拔除免耕直播地膜覆盖棉田苗期病虫害发生和生长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前者较后者苗期地老虎、蜗牛危害发生轻,棉蚜发生重,枯萎病和黄萎病有加重趋势,与生长势相关的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显著增高.并探讨对秸秆还田棉田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避免因棉花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安徽省沿江植棉区棉花生产良性循环.

关键词: 安徽省 沿江 秸秆还田 苗期 生长 病虫害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变化特征及对气象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及光温资源变化对双季稻气象产量的影响,以安徽省沿江地区19个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7个双季稻主产市县1961—2006年早稻和晚稻产量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早稻、晚稻、双季稻生长季光热资源和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光热资源变化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7年安徽省沿江地区早稻、晚稻和双季稻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平均每10 a降幅分别为30.5 MJ·m-2、69.8 MJ·m-2和86.6 MJ·m-2;≥10℃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39.1℃·d、24.4℃·d和14.7℃·d.早稻、晚稻、双季稻光能和热量利用效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其中光能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0.040%·(10a)-1、0.103%·(10a)-1和0.083%·(10a)-1,热量利用效率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0.141 kg·℃-1·d-1·hm-2、0.39 kg·℃-1·d-1·hm-2和0.315 kg·℃-1·d-1·hm-2;早稻、晚稻和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主要源于其产量的大幅提升.太阳总辐射、≥10℃积温与早稻气象产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正相关;晚稻气象产量与太阳总辐射呈显著(P<0.05)正相关,但与≥10℃积温相关性不显著(P>0.05).太阳总辐射是影响早稻和晚稻气象产量的主要因子,≥10℃积温为次要因子;光热资源变化对早稻气象产量的影响较晚稻更为明显.在太阳总辐射减少、≥10℃积温增加趋势下,可通过选择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并采用薄膜育秧或温室育秧方式,增加早稻生长季积温,适当延长晚稻生育期等途径,提高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稻周年产量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 安徽 双季稻 光热资源 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