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栽培管理(模糊匹配)
222条记录
红花槭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园艺与种苗 2023

摘要:红花槭叶片较大、色泽艳丽,观赏价值突出,近年在国内20余个省区均有引种。为规范红花槭栽培技术,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通过细化林地选择、苗木栽植、抚育管理等技术环节,使红花槭栽培过程管理实现可操作化。针对红花槭推广应用限制性因子——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该研究从营林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综述了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花槭 栽培技术 光肩星天牛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杂交大豆'皖杂豆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豆杂种优势是提高中国大豆单产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选育高产大豆杂交新品种对中国大豆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皖杂豆5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W1101A’,恢复系为‘MR1312’。2017-2018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98.70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8.49%。2019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60.7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6.06%。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豆20200009。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等地区作夏大豆种植。大豆新品种‘皖杂豆5号’的选育和推广对中国大豆单产的增加、国产大豆的振兴和豆农的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杂交大豆 皖杂豆5号 高产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桑黄研究进展

蚕桑通报 2023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我国食药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人们对食药用菌的利用越来越广泛,食药用菌的品种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桑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药用菌,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桑黄的栽培、成分、功效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对未来桑黄产业的展望,为我国桑黄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药用真菌 桑黄 栽培 成分 功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糯玉米新品种"珍珠糯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

摘要:"珍珠糯8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皖糯自HNA800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皖糯自HNB3058"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鲜食黑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 2017~2018 年参加国家南方(东南)鲜食糯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 20200525."珍珠糯 8 号"综合抗性好,口感软糯香甜,富含花青素,适宜在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种植.阐述"珍珠糯8号"的选育过程,并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推广"珍珠糯8号"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黑糯玉米 珍珠糯8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品种两优22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22

摘要:本文总结杂交水稻品种两优224的特征特性,并从播期选择、苗期管理、适时早插、肥料运筹、科学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水稻 两优224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鉴花生新品种皖花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摘要:花生新品种皖花7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豫花8号为母本、96-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选而成.在2013—2015年连续3年长江流域片区试中,表现出直立、结荚数多、高油、中抗叶斑病、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等优点,并于2016年通过国家花生品种鉴定.该文介绍了皖花7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花生 新品种 皖花7号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棉庆棉1号选育及轻简化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2021

摘要:庆棉1号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抗虫性强,介绍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轻简化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庆棉1号 选育 特征特性 轻简化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皖豆37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20

摘要:以皖豆37为试验、示范对象,组装配套多项实用大豆栽培技术应用于皖豆37试验、示范与推广中,通过试验、示范阐述大豆品种皖豆37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皖豆37于2012-2015年分别参加安徽省大豆联合鉴定试验、安徽省大豆区域试验和安徽省大豆生产试验,4年平均产量2 985.75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12.32%,表现出丰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5 d,株高60 cm,单株有效荚数33.2个,单株粒数67.7粒,百粒重20.3 g;籽粒蛋白质含量42.88%,脂肪含量20.20%,蛋脂合计63.08%,属双高优质大豆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31.5万株/hm~2,最佳播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综上所述,皖豆37具有高产稳产、优质、耐密抗倒、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 大豆 皖豆37 特征特性 试验示范 栽培技术 推广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摘要:针对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水稻、小麦生产现状,经过多年来的生产试验,研究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生产的气候资源配置特征、季节间茬口衔接、品种类型选用、种植方式、群体特征、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措施,形成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区域稻麦周年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沿淮-淮北地区 稻麦两熟种植 周年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葡萄品种圣诞玫瑰在皖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20

摘要:总结了晚熟葡萄品种圣诞玫瑰在皖北地区的栽培表现,并从园区建设、栽培方式选择、修剪、花果管理、果实套袋、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了圣诞玫瑰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在皖北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晚熟葡萄 圣诞玫瑰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皖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