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米
》
2016
摘要:冈优52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中籼杂交水稻,具有生育期适中、丰产性突出、较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在安徽和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高产栽培应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要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冈优52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介绍高产大豆新品种皖豆31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方法]皖豆31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以蒙91-413为母本、泗豆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该研究描述了皖豆31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皖豆31参加2009~2010年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2 730.6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7.33%,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103 d,单株有效荚数42.9个,百粒重18.8 g,子粒蛋白质含量44.04%,粗脂肪含量18.66%,最佳种植密度范围为22.5万~30.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结论]皖豆31是高产、优质、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早中熟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
高产抗倒伏大豆
皖豆31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园艺与种苗
》
2016
摘要:在简述薄壳山核桃在安徽省栽培水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科学水肥管理对于薄壳山核桃栽培的重要性,指出了未来安徽薄壳山核桃水肥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水肥管理
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2016
摘要:为优化葡萄品种种植结构,宿松县引种了绿色系大粒鲜食葡萄新品种申玉。结果表明:该品种于7月底至8月初成熟,平均单穗重400 g左右,坐果率高,穗形整齐偏小,无需花果整形,香味浓郁,品质中上,早实性和连续丰产能力强,推广应用前景较好。同时,总结集成其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新品种
申玉
引种表现
栽培技术
安徽省松
《安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早甜"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最新育成的厚薄皮中间型甜瓜品种,适于早春保护地栽培。该文介绍了甜瓜品种"早甜"的特征特性,提出了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播种育苗、棚室生产准备、定植、水肥管理、温湿度调控、授粉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以实现保护地厚薄皮中间型甜瓜品种生产优质高产的目标。
关键词:
“早甜”
厚薄皮中间型甜瓜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该珍稀物种、规范种植行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霍米斛的生物学特性、种苗繁殖、大棚栽培、管理和采收加工等方面对霍米斛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霍米斛
人工繁殖
栽培技术
《广西农学报
》
2015
摘要:为解决当地甘薯蔓长、产量低、生育期长、薯形不够美观等缺点,助力食用型甘薯产业发展,开展鲜食型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以桂紫薯为母本,以心香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甘薯新品种防薯9号,经2014年广西区甘薯新品种筛选试验表明:品种结薯早,生育期短,蔓短,鲜薯产量高,干物率高达30.6%,食味品质好,鲜薯和鲜食商品性好,是比较理想的鲜食型和加工型紫色甘薯新品种。
关键词:
甘薯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2015
摘要:该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华皖267的主要征特性及其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为华皖267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播玉米
华皖267
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于2011年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葡萄新品种"沈农金皇后"于合肥进行试栽,经过连续3年对其植物学特性、结果性状等进行观察,表现早果性、丰产性极好,穗形美观、果粒大小及着色均匀、抗病性强等特点,观赏性强,在当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葡萄
沈农金皇后
合肥
引种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