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
》
2018
摘要:皖豌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豌豆品种,以地方资源蒙城白豌豆为母本、中豌4号为父本,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在2010-2011年2年的品种生产试验中都表现出产量高、综合抗性好和抗倒伏的特点。2012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皖品鉴登字第1014001)。
关键词:
豌豆
皖豌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辣椒是皖西大别山区重要的蔬菜作物,在当地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结合皖西大别山地区气候特点和种植实践,主要从产地和设施选择、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等方面介绍了辣椒越夏避雨种植技术,为辣椒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
越夏
避雨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皖芝10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油、多抗杂交芝麻新品种,2013年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试,产量为1 498.50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芝4号增产2.04%。2015-2016年全国(江淮片)芝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261.65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2.54%;含油量为58.18%,蛋白质含量20.97%;茎点枯和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5.07和0.85,属抗病品种。根据该品种特性,提出了配套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芝麻
皖芝10号
高油
选育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科龙188是安徽省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阜97211-71为母本,山宁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试试验,两年平均单产为2 858.78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5.34%。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666.7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3.93%。该品种生育期101 d,单株有效荚数42.3个,百粒重18.4 g,粗脂肪含量19.11%,粗蛋白质含量41.95%。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豆2014001),适宜安徽省江淮、淮北夏大豆种植区域。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大豆
科龙188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华粳40是以晚粳M1148为母本、自育的粳稻中间材料M1(武运粳8号/镇稻9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该品种的株叶形态协调、稻米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优良、丰产性好且稳产性好、生育期适宜、抗倒伏、抗稻瘟病、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比较适宜在安徽省双季稻区作晚粳推广种植。介绍了其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以期大面积推广该品种。
关键词:
优质
选育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中熟晚粳
《中国种业
》
2018
摘要:绿豆是安徽省的主要栽培豆类作物之一,皖科绿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绿豆品种,具有植株直立、高产、子粒光泽度好和综合抗性强等优点,2013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皖品鉴登字第1211001)。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绿豆
皖科绿1号
栽培技术
《耕作与栽培
》
2018
摘要: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水稻-小麦周年"双高"种植模式,对"双高"种植模式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沿淮地区
水稻-小麦
双高种植模式
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
》
2018
摘要:‘皖科绿2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搜集的蔓生绿豆地方资源中,按照早熟、植株直立抗倒伏、高产、抗病的目标,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绿豆新品种,具有植株直立、高产、籽粒光泽度好和综合抗性强等优点,2013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绿豆
育种
栽培
皖科绿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