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江淮黄褐土壤芝麻肥效研究

作物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江淮黄褐土壤肥料利用率,实现芝麻增产增效的目的,通过"3414"肥料效应设计试验,对芝麻皖芝1号品种在江淮黄褐土壤上栽培种植,开展了氮磷钾肥料两年连续肥效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磷钾肥有利于芝麻农艺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肥料间互作效应大小顺序为NPK>NK>NP>PK。推荐施肥量为氮肥85~120kg/hm~2,磷肥20~30kg/hm~2,钾肥75~110kg/hm~2。

关键词: 芝麻 3414肥料效应 黄褐土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鱼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

科学养鱼 2017

摘要: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等优点,正逐步为养殖企业所接受,并将成为未来水产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循环流水养殖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利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消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从而实现养殖水体自循环利用和高密度养殖。近年来,国内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试验示范,安徽省也引进了此项技术,并在全省多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部分地区鸡群禽偏肺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动物医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掌握禽偏肺病毒(aMPV)在安徽省鸡群中的感染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安徽省合肥、亳州、定远、舒城等地区的9个鸡场、7个不同品种(系)鸡群的296份血液样本进行了aMPV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被检鸡场均有aMPV感染,鸡场阳性率最高达100%,最低为20%;各品种(系)鸡均有感染,感染率最高的是青脚麻肉鸡,其次分别为科宝肉鸡、海兰蛋鸡、禽粤黄蛋鸡、淮南麻黄鸡、黄羽土鸡和新广麻肉鸡;其中蛋用型鸡血清样本总体阳性率为88.7%,明显高于肉用和兼用型鸡;公鸡和母鸡血清抗体阳性率均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鸡群aMPV的感染已广泛存在,且不同地区、品种(系)、用途和性别的鸡群均较严重,应根据感染状况尽早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 禽偏肺病毒 血清抗体 感染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作物间作绿肥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旱地作物合理间作绿肥既能缓解绿肥与主作物争地的矛盾,又能使绿肥更好地服务于主作物,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可持续性,保证粮食安全。从旱地作物间作的主要绿肥种类、绿肥品种选择原则,间作绿肥后对土壤肥力、主作物产量和品质、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现阶段绿肥研究和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旱地作物 间作 绿肥 品种 土壤肥力 生态环境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MHCⅠ分子单链三聚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探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提高抗原呈递效率的方法,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抗原肽-MHCⅠ分子单链三聚体。[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通过连接肽(G4S)3将鸡新城疫病毒抗原表位短肽HN(aa346-353)与鸡MHCⅠ(B-F)分子二聚体的编码基因共价串联,构建带有绿色荧光标签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 EGFP-HN_(346-353)-B-Fβ2m-α。[结果]转染真核细胞293T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重组融合蛋白HN_(346-353)-B-Fβ2m-α分子三聚体主要表达定位于真核细胞的内膜系统。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预期蛋白分子量大小位置有明显的特异反应带,重组蛋白与其相应抗体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重组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且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关键词: 鸡MHC B-F分子 单链三聚体 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减量施用的水稻产量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为明确水旱轮作区稻田控释尿素适宜减施量。[方法]以普通尿素常量分次施用为对照,研究控释尿素减量施用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明确水稻生产上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常规分次施用最佳减施量,为控释尿素在水稻生产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控释尿素减施20%较普通尿素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4.7%,超过此减施量水稻产量则显著降低。控释尿素减施20%处理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经济效益以控释尿素减施20%处理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产值增加4.7%,纯收入增加5.7%。控释尿素减量施用各处理较普通尿素均能有效提高水稻产投比。综合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认为在水旱轮作区习惯施氮水平基础上,施用控释尿素通过适当降低氮肥用量能促进水稻增产增效,以减氮20%施用控释尿素,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能有效增加水稻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控释尿素减量施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水稻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噻呋酰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7

摘要:为评价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噻呋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行两年三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噻呋酰胺植株中162 g a.i./hm~2施药1次,土壤中216 g 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162 g a.i./hm~2(高剂量)和108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2次和3次,水稻收获期采样。噻呋酰胺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5.0 d、1.8~5.2 d、2.1~9.1d。噻呋酰胺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322 0、2.305 2、2.142 7、0.199 7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中国规定的糙米中噻呋酰胺最大残留限量(MRL)5.0mg/kg。

关键词: 噻呋酰胺 残留 水稻 稻田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玉米普通尿素一次施肥位点优化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太和县(TH)和东至县(DZ)研究了氮肥一次穴施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探讨夏玉米一次施肥的适宜深度,为夏玉米机械化精准一次施肥提供依据。试验设对照(CK)、深6 cm(D6)、深9 cm(D9)、深9 cm+12 cm[D(9+12)]、深12 cm(D12)、深12 cm+15 cm[D(12+15)]、深15 cm(D15)一次穴施7个处理,肥料养分施用量为N 180 kg/hm~2、P_2O_5 135 kg/hm~2、K_2O 180 kg/hm2。太和和东至点不同深度穴施尿素处理下夏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条件下太和的产量为东至的1.3~1.5倍;两个试验点尿素12 cm深施(D12)比6 cm深施(D6)和15 cm深施(D15)夏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2.6%和6.7%。植株氮素积累量均以D12处理为最高,并且东至点D12处理玉米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D6和D15处理。施肥深度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影响,两个试验点的结果表明12 cm深施氮肥表观利用率比6 cm和15 cm深施分别提高9.6%和10.4%。安徽夏玉米尿素一次施用的适宜深度为12 cm左右。

关键词: 夏玉米 尿素 一次性施肥 施肥深度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牧业绿色循环十大模式

中国禽业导刊 201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蚯蚓粪+AMF对连作生姜的影响

韶关学院学报 2017

摘要:为探索蚯蚓粪+AMF对生姜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以连作生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比例蚯蚓粪+AMF对连作生姜分枝数、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重、产量、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粪和AMF对连作生姜分枝数、株高和茎粗有较大影响;在连作土壤加入蚯蚓粪和接种AMF,均有效提高了连作生姜的地上部分鲜重和生姜产量,其中T2A处理增幅较大,分别为691.71%和101.21%;连作土壤加入蚯蚓粪和接种AMF,均可降低病情指数,其中T2A处理防治效果较佳;综合各项指标来看,T2A处理(50%蚯蚓粪+AMF)更有利于连作生姜生长,能有效降低生姜连作病害,提高生姜产量.

关键词: 生姜 连作障碍 蚯蚓粪 AMF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