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化肥减施对设施辣椒产量、效益及品质的影响

长江蔬菜 2017

摘要:研究了在有机肥施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减施化学肥料对辣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化学肥料的减量施用,辣椒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复合肥减施25%时辣椒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辣椒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后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施肥处理)。综合考量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25%为最佳复合肥减施量。

关键词: 化学肥料 减施 设施辣椒 产量 经济效益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鳢溃疡综合征发病原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科学养鱼 2017

摘要:乌鳢隶属于鲈形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乌鱼等,具有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耐低氧、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和广大养殖户的青睐,已成为我国名优淡水养殖主要品种之一。但随着乌鳢养殖密度的增大,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较为明显,出现的病害日益增多。安徽是乌鳢养殖的主产地之一,近年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刈割期对多棱饲料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大麦饲草与籽粒双收的适宜刈割期,以六棱皮大麦皖饲麦2号为材料,设不刈割(T0)及分蘖期(T1)、拔节期(T2)、孕穗期(T3)分别进行一次刈割4个处理,比较了两年度不同刈割期大麦饲草、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刈割期后移,皖饲麦2号饲草产量显著增加;饲草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含量显著下降,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即饲草品质显著下降。籽粒产量受刈割期影响大,与T0相比,两年度T1期刈割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T2、T3期刈割则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而品质受影响小。说明T1期刈割,可达到饲草与籽粒双收目标,且饲草品质好;在生产中要保障一定的籽粒产量,T2期后应停止刈割。

关键词: 大麦 刈割期 饲草 籽粒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枝苋对棉花的密度竞争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反枝苋是世界性恶性杂草之一,为安徽省沿江棉区主要杂草,而棉花对杂草竞争十分敏感。论文旨在明确反枝苋对棉花的密度竞争影响,为棉田杂草反枝苋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安徽省安庆市试验地,采用添加系列试验方法,棉花密度保持不变,设置8个反枝苋密度(0、0.125、0.25、0.5、1、2、4、8株/m)与棉花全生育期竞争,研究不同反枝苋密度竞争对棉花生长、子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反枝苋密度增加,反枝苋株高、茎直径逐渐减小;相对于0.125株/m的反枝苋,反枝苋茎直径分别于1株/m(2013年和2014年)、0.5株/m(2015年)显著降低12.0%—18.6%;反枝苋株高则在2015年于0.5株/m显著减少24.2%。3年数据平均,单位面积反枝苋生物量由1 156.9 kg·hm-2(0.125株/m)逐渐增加到7 524.0 kg·hm-2(8株/m),较高密度反枝苋种内竞争明显。随着反枝苋与棉花竞争时间的延长,反枝苋株高于52—83 DAE(出苗后天数,days after emergence)逐渐超过棉花的,茎直径于18—70 DAE逐渐大于棉花的。在棉花成熟期,反枝苋株高比棉花高35.6—128.2 cm,反枝苋茎直径比棉花粗9.9—24.8 mm。反枝苋在株高和生物量上对棉花具明显优势。随着反枝苋密度增加,棉花株高变化不明显,茎直径明显减小;棉花单株铃数、果枝数和单铃重显著减少,衣分也有一定程度减小。1株/m的杂草密度导致棉花单株果枝数减少4.63%—69.18%,铃数减少20.81%—84.98%,单铃重减少3.04%—20.36%,衣分减少1.54%左右。引起子棉产量显著减产的反枝苋密度分别是0.125株/m(2013年)和0.25株/m(2014年和2015年),导致子棉减产14.0%—33.7%;子棉产量损失率与反枝苋密度符合双曲线模型,据此可预测子棉减产50%的反枝苋密度为0.2—2.8株/m。在反枝苋与棉花竞争91 DAE,0.125—0.5株/m反枝苋可显著减少棉花单株果枝数和铃数。在部分年份,棉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及断裂比强度随反枝苋密度增加有减小的趋势,且差异显著。【结论】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当反枝苋与棉花全生育期竞争时,对反枝苋及棉花的株高影响不明显,对两者的茎直径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竞争时间的延长,反枝苋的株高和茎直径逐渐大于棉花的;因而反枝苋在株高和生物量上对棉花具有竞争优势。反枝苋苗期是其防治关键期。当反枝苋密度逐渐增加时,其种内竞争逐渐增强。反枝苋生物量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随着反枝苋密度增加,单位面积反枝苋生物量增加,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反枝苋竞争主要通过影响棉花单株铃数和单铃重而减少棉花产量。推测本地区导致子棉减产5%的反枝苋密度为0.011—0.090株/m。

关键词: 竞争 反枝苋 棉花产量 纤维品质 杂草生物量

发展特色种养业助推脱贫攻坚关键事项

科技经济导刊 2017

摘要:介绍了发展特色种养业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农业配套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根据贫困户的不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为了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提出购买农业保险及农产品产销对接,防止贫困户增产不增收。

关键词: 特色种养业 贫困户 脱贫攻坚 因地制宜 因户施策 产销对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层层叠式笼养鸡舍夏季环境质量测定与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17 CSCD

摘要:使用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粉尘采样器和测氧仪对六层层叠式笼养鸡舍不同位置的夏季环境质量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以期为蛋鸡层叠式笼养鸡舍环境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鸡舍内不同测定点的环境质量之间存在差异。试验期间鸡舍内温度为19.8—31.4℃,平均温度为26.5℃;平均相对湿度和风速分别为86.31%和1.67 m/s;鸡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分别为653.57 mg/m~3、0.38 mg/m~3、3.06mg/m~3和20.75%。从鸡舍湿帘端到风机端温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和粉尘浓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相对湿度呈递减趋势。随着笼层的增高,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粉尘浓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氧气含量逐渐降低。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温度与二氧化碳浓度、风速、氧气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风速和氧气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蛋鸡舍 环境质量 层叠式笼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戊唑醇和己唑醇的研究进展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7

摘要:对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戊唑醇、己唑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手性农药的研究意义,以上3种手性杀菌剂环境行为的研究现状(自然水体、土壤中、植物体内与其他方面)、以及其生物毒性、立体选择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四氟醚唑、戊唑醇、己唑醇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手性三唑类杀菌剂 对映异构体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蟹池养殖麦穗鱼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了掌握重金属在麦穗鱼体内的富集规律,确保蟹池养殖麦穗鱼的食用安全性,2015年4月、8月和12月分别对宣城市郎溪县河蟹养殖池塘和南漪湖定期采集水样和麦穗鱼,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和鱼样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河蟹养殖池塘水体Pb、Cu、Zn、Cd和Hg含量均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南漪湖水体重金属含量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Ⅰ类或Ⅱ类水平。整个检测周期内,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增加;不同水体中的麦穗鱼重金属含量有所差异,总体上呈现出同一时期蟹池鱼体重金属含量高于湖泊的现象,且2种水体麦穗鱼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0.5,含量均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

关键词: 麦穗鱼 重金属 蟹池 南漪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肥市大圩“十三五”绿色蔬菜示范区发展模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围绕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构建了合肥市大圩生态集约型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农业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农业主导产业,集成创新现代生态农业的典型技术与模式,逐步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打造出一批鲜明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推动、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技术与模式 “一控两减三基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凤阳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明确凤阳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在凤阳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与纯化,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56株病原菌分别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p.),其分离频率分别为44.64%、21.42%、14.29%、14.29%和5.36%。禾谷镰孢菌Fg21菌丝生长温度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7.0;尖孢镰孢菌Fa09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0;串珠镰孢菌Fv03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10.0;碳源对镰孢菌菌株营养生长影响相对稳定,而氮源对其营养生长影响的变幅较大。[结论]试验结果为玉米穗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