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HPLC法检测明绿萌动过程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含量变化规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为更好地利用安徽明绿资源,开展了绿豆萌动试验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研究。[方法]对安徽特产明绿进行萌动40 h,每4 h取样1次,并用HPLC方法对样品中牡荆素、异牡荆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萌动过程中牡荆素、异牡荆素基本上处于波动下降趋势,但在萌动8 h时含量最高,分别为0.57、1.02 mg/g,在16 h时含量最低,并且异牡荆素含量是牡荆素含量的2倍左右。[结论]HPLC法检测牡荆素、异牡荆素方法可靠,明绿萌动过程中,8 h时牡荆素、异牡荆素含量较高。

关键词: 明光绿豆 牡荆素 异牡荆素 萌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TaVIP1家族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及功能分析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VIP1蛋白(Vir E2 interacting protein 1)与农杆菌侵染植物后T-DNA在细胞内的转运有关,影响植物转化效率,但还未见有关小麦中VIP1基因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利用in silico技术从普通小麦中克隆了TaVIP1家族基因,该家族基因全部由4个外显子构成,编码产物相似性高,与拟南芥AtVIP1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仅为50.7%~51.4%。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TaVIP1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存在3个拷贝。根据小麦3个TaVIP1基因的差异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四倍体小麦Langdon与中国春D组染色体代换系为材料进行PCR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小麦3个TaVIP1基因分别定位在4AL、4BS和4DS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TaVIP1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农杆菌转化烟草,过表达TaVIP1基因降低了烟草转化效率。小麦TaVI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VIP1基因及烟草NtVI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很低,这可能是小麦农杆菌转化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小麦 TaVIP1 烟草 农杆菌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试验优化真空低温油炸藕片加工工艺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优化真空低温油炸藕片的加工工艺,为莲藕深加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鲜莲藕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法对真空油炸藕片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试验得出真空低温油炸藕片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藕片切片厚度3 mm、油炸温度90℃、油炸时间40 min,该工艺条件下所得藕片感官评分92分,含油量10.8%。[结论]该加工工艺可用于莲藕深加工生产藕片。

关键词: 藕片 真空低温油炸 正交试验 感官评分 含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养和圈养模式下圩猪生长及胴体品质的比较分析

养猪 2017

摘要:为了探索出地方圩猪合理的生长肥育模式,选择60 kg左右的圩猪20头,分为圈养组和放养组,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圈养组按照常规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放养组白天山林放牧,自由活动和觅食,早晚各补饲1次精饲料,两组饲养至90 kg体重结束。两组分别选择6头90 kg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并进行肉质和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放养组日增重为259.1 g,极显著低于圈养圩猪的373.2 g(P<0.01);放养组料重比为3.12,体重增长1 kg,放养组比圈养组少消耗0.98 kg精饲料;放养组的肩胛后沿处、最后肋处、腰荐结合处和倒数第3、4肋处背膘厚分别是51.33 mm、27.35 mm、47.10 mm和37.96 mm,分别比圈养组下降24.4%、32.3%、12.4%和33.1%,差异显著(P<0.05),而屠宰率、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组的肌内脂肪含量为1.82%,极显著低于圈养组(P<0.01),而pH_(45)、pH_(24)、肉色(L、a、b)、失水率、拿破率、肌肉水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放养组的酪氨酸(P<0.01)和赖氨酸含量(P<0.05)显著高于圈养组,其他氨基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放养模式虽然延长了饲养周期,但减少了饲料的消耗量,显著降低了脂肪的沉积,提高了酪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是圩猪生长肥育较好的一种饲养模式。

关键词: 圩猪 饲养模式 胴体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的经济价值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 2017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认识到桑树除了传统的为养蚕业提供饲料外,亦是一种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树种。文章综述了桑树资源的经济价值,探讨了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期为进一步拓展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桑树资源 经济价值 生态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Z69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Z69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1892S与不育系中间材料606S(安湘S//040/r011-4)杂交,利用系谱选育法育成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Z69S株型紧凑,植株较高,可繁性好,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稻米品质优良,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并具有较好配合力,2016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系 Z69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圩猪体重非线性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养猪 2017

摘要:对圩猪进行了生长曲线拟合,自出生开始每30 d称1次体重,根据平均体重分别利用Logistic、Bertalanffy、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显示Gompertz模型拟合度最高(R~2=0.999 7),其他两种模式也相对较高,均高于0.997;从极限体重(成熟体重)和最大日增重看,Gompertz模型的极限体重和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74.94 kg和579.21 g,较符合圩猪的体重和日增重范围,因此,Gompertz模型最适合圩猪的生长发育过程,Gompertz方程为:W=174.94 exp[-4.23 exp(-0.006 t)],其拐点分别是(240.29 d,64.36 kg)。

关键词: 圩猪 生长曲线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初始条件对砂姜黑土收缩特征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离心机法,分别测定了初始容重为1.10、1.22、1.31 g/cm3,初始含水率为49.34%、43.55%、36.03%、31.93%和25.51%以及砂姜质量分数为0、4%、6%、8%、10%和12%的砂姜黑土样品在不同吸力下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及收缩特征。结果表明:在考虑土壤收缩变形的情况下,相比VG模型,Gregory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砂姜黑土的水分特征,砂姜黑土含水率随着土样初始容重及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增加,随着砂姜含量增加而降低。收缩过程中,在不同初始容重处理下,初始容重增加,土壤的线缩率减小,土壤收缩后容重增加比例下降;且初始容重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结构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降低了线性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在不同初始含水率处理下,初始含水率越高,土壤线缩率及收缩后的容重越大;当初始含水率为36.03%时,土壤结构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最高,线性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较低。在不同砂姜含量处理下,砂姜含量的提高减小了线缩率及土壤收缩后的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比。因此,对于砂姜黑土而言,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土壤容重以及降低土壤含水率可以减少土壤收缩;而在砂姜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主要应防止由于大孔隙存在而引起的水分流失。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容重 含水率 砂姜含量 收缩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种模式对慢羽系淮南麻黄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福利水平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配种模式对慢羽系淮南麻黄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福利水平的影响。360只196日龄慢羽系淮南麻黄鸡母鸡和40只公鸡等分为本交笼组和人工授精组,测定两组的产蛋性能、死亡率、蛋品质和福利水平。结果显示:与人工授精组相比,本交笼组试验鸡的开产日龄较早,产蛋率、受精率和母鸡死亡率较低,蛋黄颜色显著较深,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福利水平测定结果表明:本交笼组淮南麻黄鸡各个部位脱羽评分与人工授精组差异不显著,但全身脱羽评分显著低于人工授精组。此外,本交笼组鸡群的惊恐程度显著高于人工授精组。结果提示:配种模式是影响淮南麻黄鸡部分产蛋性能、蛋品质以及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建议应用人工授精模式。

关键词: 配种模式 淮南麻黄鸡 产蛋性能 蛋品质 福利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麦秸秆还田的环境效应(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依据国内外对稻麦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从秸秆还田所引起的生态效应、环境物理效应和环境化学效应3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环境效应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保温能力;秸秆还田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均有增加,尤以钾素的增加最为明显;秸秆还田为微生物提供能源与营养源引起土壤酶的活性变化,对转化酶影响最大,对脲酶活性也有促进作用,对中性磷酸酶作用不大;秸秆还田后明显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总量,并表现出秸秆还田数量越多、时间越长,增加量越多的规律;作物秸秆还田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稻麦轮作 秸秆还田 环境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