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瓜白粉病及其抗性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中国瓜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甜瓜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水果型蔬菜,但其产量和品质严重受到白粉病的影响。选育和推广抗白粉病甜瓜新品种是从根本上绿色、环保地解决白粉病危害甜瓜生产最为有效的方法,对甜瓜白粉病菌及其寄主抗性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是加快抗病品种选育的前提和基础。笔者综述了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分布、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生理小种的鉴别、白粉病菌的基因组特征,根据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甜瓜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


西瓜砧木用葫芦新品种皖砧5号
《农村百事通 》 2018
摘要:皖砧5号葫芦根系发达,植株生长稳健;抗枯萎病,叶部病害发生轻;生长后期耐高温多湿,不早衰。种子为小粒型,千粒重80~90克。嫁接大、中、小果型西瓜,果实大小、含糖量、瓜肉品质与自根苗无显著差异,产量比自根苗提高30%以上。适宜作早、中熟西瓜嫁接砧木用。干种直播育苗时,砧木较接穗提前9~10天播种;催芽播种育苗时,砧木较接穗提前6~7天播


油茶炭疽病防治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油茶炭疽病作为油茶树的重要病害,已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综述了油茶炭疽病发病及抗病机制以及油茶炭疽病几种重要的防治方法,并展望了未来油茶炭疽病防治研究方向。


仲丁灵对西瓜腋芽内源激素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秀丽西瓜为试验材料,采用抑芽剂仲丁灵乳油对西瓜腋芽进行涂抹处理,研究仲丁灵对西瓜腋芽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仲丁灵乳油,西瓜腋芽4种游离态内源激素(ZR、IAA、ABA、GA_3)含量与无菌水对照相比存在差异。仲丁灵处理后1~14 d ZR含量低于对照,且变化趋势平稳,处理14 d后ZR含量逐渐增加,而对照ZR含量逐渐下降;仲丁灵处理的IAA含量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趋势,而对照呈现先下降后逐渐趋于平稳趋势;仲丁灵处理的ABA含量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对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仲丁灵处理的GA_3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对照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仲丁灵处理的IAA/ZR则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变化趋势,对照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在仲丁灵处理后21 d,ZR、IAA、ABA含量及IAA/ZR显著高于对照,而GA_3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表现为腑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安徽省榧树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
《中国林副特产 》 2018
摘要:榧树种子是我国特有坚果,为了对安徽省榧树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2013~2018年期间,项目组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样本、室内考种、品质分析等对安徽省榧树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榧树资源分布不均,榧树内性状变异多样,不同单株间果实和种核质量、核形指数及营养成分等差异较大,其中存在一些综合性状较好、有利用价值的单株。


水稻白穗突变体wp6的发现及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研究水稻穗部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方法]本文以籼型恢复系RH003的自然突变体wp6为研究材料,从农艺性状、稻米品质和叶绿素含量比较了突变体和野生型,并以突变体与日本晴、9311杂交构建F2群体来研究wp6的遗传模式。[结果]突变体整株叶片呈绿色,抽穗期至成熟期,穗部白色,穗轴和小梗为绿色。与野生型相比,wp6的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以及每穗实粒略高,而wp6的结实率(66.85%)则远低于野生型RH003的82.40%。成熟期米质分析表明,突变体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比野生型略差。苗期突变体和野生型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抽穗期时突变体白穗性状是由于叶绿素a含量低所致。对wp6与正常叶色品种杂交F1、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调控。[结论]该研究为wp6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水稻标记性状育种提供新的资源。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白穗突变体 叶绿体 遗传分析


安徽省鲜食玉米生育期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探明安徽省鲜食玉米大田生育期,精准调控采收上市时间。[方法]在安徽省不同生态区的3个点开展各播期及不同品种试验。[结果]鲜食玉米春播的生育期比夏播长5~9 d;春播时,凤阳点(沿淮淮北生态区)的大田生育期比长丰点(江淮丘陵生态区)和石台点(沿江江南生态区)分别延长2、8 d;夏播时,凤阳点的大田生育期比长丰点和石台点分别延长5、12 d。不同播期试验表明,春播阶段,随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缩短,5月1日播种的处理比4月1日的处理生育期缩短3 d;夏播阶段,随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延长,8月1日播种的处理比7月1日的处理生育期延长14 d。安徽省引进的北方品种较南方品种表现为早熟,在夏播时,美玉9号比垦粘1号生育期延长19 d。[结论]随着生态区的北移,安徽省鲜食玉米生育期延长;春播阶段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夏播阶段,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延长;种质资源不同,其生育期不一样。


大豆疫霉菌PsSed5编码基因转录分析及功能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研究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SNARE家族之一的编码基因Ps Sed5转录及功能。[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Ps Sed5在大豆疫霉不同生活史及侵染时间段的转录,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稳定转化法,将该基因沉默后分析沉默转化子的表型。[结果]Ps Sed5是组成性表达,在侵染早期表达量较高,Ps Sed5的2个沉默转化子菌丝生长减慢,致病力减弱。[结论]Ps Sed5在大豆疫霉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正交试验法优化软包装莲藕片护色工艺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研究软包装莲藕片的护色工艺,为莲藕片软包装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莲藕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护色工艺进行优化。选择不同浓度的柠檬酸亚锡二钠、焦亚硫酸钠、植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为护色剂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每种护色剂对贮藏期内莲藕片褐变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褐变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莲藕片的护色液配方。[结果]软包装莲藕片在贮藏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变,4种护色剂均能有效抑制莲藕片的褐变。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了软包装莲藕片的复合护色剂配方,具体配方为柠檬酸亚锡二钠300 mg/L,EDTA二钠150 mg/L,植酸200 mg/L,焦亚硫酸钠100 mg/L。[结论]该研究可为抑制莲藕贮藏和加工过程中褐变提供参考。


玉米抗黄曲霉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构建及应用(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8
摘要:为构建快速有效的玉米抗黄曲霉菌的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本研究分别对5个递增的黄曲霉菌孢子浓度和3种接种方式进行对比优化,建立病情级别与黄曲霉毒素B1积累量的相关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在孢子浓度为1.0×10~6 c/mL浓度的抗性能力最准确,使用螺旋定量接种法避免造成发病菌圈重叠等缺点,利用病情级别与黄曲霉毒素B1积累量的正相关模型有效预测玉米自交系对黄曲霉的抗性能力。螺旋定量鉴定出自育重组自交系后代群体中抗性自交系8个,中抗性自交系9个,实现了抗黄曲霉菌玉米自交系在田间环境的高通量鉴定,结果准确性高,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