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北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双季稻北缘地区,以常规品种早籼65和杂交组合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量15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蘖肥,提高穗肥比例可增加抽穗—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使SPAD值维持较高水平,提高齐穗后的绿叶面积和有效叶面积率,提高群体光合势,有利于促进干物质积累而提高产量和氮素吸收,常规稻和杂交稻均以基∶蘖∶穗=50∶25∶25运筹模式产量最高;前氮后移增施穗肥因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可促进氮素的吸收;氮肥当季利用效率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但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与产量有更好的对应关系。基∶蘖∶穗=50∶25∶25的运筹模式是双季稻北缘地区早稻合理的施肥技术。

关键词: 早稻 氮肥运筹 产量 吸氮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豆系列大豆品种的选育评价及发展策略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省1983—2005年审定的25个皖豆系列大豆品种进行评价,结果为:品种平均产量为161.1 kg/667m2(区域试验)和151.4 kg/667m2(生产试验),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2%,平均油份含量为20.1%。本文通过这些品种的分析评价,旨在为安徽省大豆育种的发展提供一些策略。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评价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4年以蒙91-413为母本,郑909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然后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552.5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9.18%。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43.4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73%。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2.91%,脂肪含量20.22%,生育期102 d,最佳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皖豆26号是一个早中熟、高产、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关键词: 大豆 皖豆26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蛹油的成分、营养价值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丝绸工业的副产品即蚕蛹中提取的蚕蛹油作为昆虫油脂中的一种,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综述了蚕蛹油的研究进展,包括蚕蛹油的组成及营养价值研究、提取工艺研究、脂肪酸成分分析方法及精制研究、应用现状及前景等。

关键词: 昆虫油脂 蚕蛹油 营养 有机溶剂 超临界CO2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绿优1号

杂交水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优1号(皖稻121)是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用绿3A(皖稻123)与优质常规稻皖稻99配组育成的迟熟中籼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5027)。该组合在鄂、豫、皖、苏、浙、赣、闽等省种植,均表现高产、优质。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绿优1号(皖稻121)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旱节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的选育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介绍需水量较小、水资源有效利用率高的节水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方法]对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综述。[结果]2005年6月该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鄂、豫、皖、苏、浙、赣、闽等省份种植,均表现出节水、耐旱、高产、优质的优点,适宜在沿淮行洪区麦茬机械旱作直播栽培。[结论]该研究为"绿旱一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论据。

关键词: 节水稻 绿旱一号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栝楼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栝楼种质资源圃中的28个性状有差异的单株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从而了解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的吊瓜和安徽省的栝楼之间遗传距离较远;安徽省内栝楼的种质资源较为丰富,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5大类;同一类中种质资源在植物学和生物学性状上仍存在有较多的差异性;本研究还发现"大麻籽"和"大麻籽二号"虽然外部形态相似,但它们的遗传距离较远。因此,对栝楼种质资源进行分类时不仅要从外部形态上进行分析,还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作进一步的验证。

关键词: 栝楼 亲缘关系 RAPD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波动指数测算了1978-2004年间安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揭示了粮食生产的波动变化规律,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宏观经济政策、农业投入、科技进步、粮食流通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安徽 粮食生产 波动 影响因素 政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大豆生产育种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大豆生产、育种的历史和现状的剖析,提出发展安徽省大豆产业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大豆 育种生产 历史与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超级稻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展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回顾了自1996年我国启动超级稻研究以来,安徽省在超级稻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对超级稻品种(组合)Ⅲ优98、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丰两优1号、协优9019、K优52、双优4183、70优9号的选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了在超级稻高产理论和技术研究滞后、超级稻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超级稻育种与生产销售环节脱节3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安徽省应进一步加强超级稻育种攻关、与超级稻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和科技推广队伍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超级稻 品种选育 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