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对安徽省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种植品种、种植密度和施肥状况等项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主产区玉米平均密度为64905株/hm2,与9000kg/hm2的目标产量密度基本相适宜,但偏稀和偏密的现状同时存在;品种多乱杂与品种类型相对单一并存;施氮量202.5kg/hm2左右,但施氮量偏高和偏低也较普遍。建议从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规模种植和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栽培技术和加强控释肥料研究应用、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玉米生产技术的信息化研究等方面,进一步促进玉米生产。
关键词:
品种
密度
施肥
玉米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品种和土壤类型互作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改良水稻土(加入10%稻壳)和水稻土中种植4种烤烟品种,对各处理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等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各品种在改良水稻土中的综合农艺性状好于其在水稻土中的,其各项经济性状都比其在水稻土中的对应经济性状高。在改良水稻土中表现最好的品种为9601,在水稻土中表现最好的品种为云烟87。品种与土壤互作效应显著。不同品种在改良水稻土中的原烟外观质量总体好于其在水稻土中的。改良水稻土中各品种的化学成分较为协调,各品种间相差不大,水稻土中各品种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品种和土壤类型互作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影响显著。
关键词:
品种
土壤
互作
经济性状
品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近10年来安徽省主要推广的8个高产小麦品种,针对影响小麦产量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因素,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其产量因素协调发展的结果。讨论了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性状改良等问题。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产量因素
高产
超高产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本文介绍了家蚕转基因方法,综述了国内外转基因技术在家蚕新品种选育上的研究和应用,指出转基因技术是家蚕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家蚕
品种
选育
《大豆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省1983—2005年审定的25个皖豆系列大豆品种进行评价,结果为:品种平均产量为161.1 kg/667m2(区域试验)和151.4 kg/667m2(生产试验),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2%,平均油份含量为20.1%。本文通过这些品种的分析评价,旨在为安徽省大豆育种的发展提供一些策略。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评价
发展策略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引进6个甜油桃品种在安徽省江淮地区试栽,对其物候期、生长状况、结果表现及果实品质、裂果情况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油4号、曙光和艳光3个品种在江淮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合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油桃
品种
引种
《中国农村科技
》
2005
摘要:秀雅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2001年育成的西瓜新品种.熟期早,全生育期82天~86天,果实发育期28天-30天.爬地栽培每亩产量3500千克左右;立架栽培每亩产量4000千克-4500千克.果实高圆形,单瓜重2千克~2.5千克,花皮,黄瓤,瓤质细嫩、多汁、酥脆,晶质优,口感风味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较耐贮运.
关键词:
黄瓤小西瓜
优质
亩产量
品种
熟期
果实发育期
立架栽培
风味
口感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9个早熟草莓品种的主要植物学特性、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枥木少女、益香、章姬在产量、果实品质、抗病性等综合性状方面表现突出,适合在江淮地区草莓促成栽培中推广。
关键词:
草莓
保护地早熟栽培
品种
《中国瓜菜
》
2005
摘要:西瓜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是1种严重危害西瓜生产的土传病害。该病的病原菌可在病残体上存活7-10年,导致该病逐年加重。由于土壤消毒技术难度大,成本高,选用抗病品种成为防治该病的首选方法,为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一批抗枯萎病西瓜品种。经鉴定:有4个品种为高抗品种,2个为中抗品种。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品种
抗性
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品种与氮肥互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品种K3 2 6和云烟 85在安徽省各烟区表现出明显的生态适应性和产质量的遗传潜力 ,建议在安徽烟区推广种植这 2个品种 ;同时 ,结合安徽各烟区的生态特点 ,确定了引种品种的适宜施氮水平 ,为引进品种在安徽烟区的推广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
烤烟
引进
品种
施氮水平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