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未文良 1 ; 汪建来 2 ; 张文明 1 ; 赵莉 2 ; 姚大年 1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品种;产量因素;高产;超高产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7 年 35 卷 06 期
页码: 1626-1627+16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近10年来安徽省主要推广的8个高产小麦品种,针对影响小麦产量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因素,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其产量因素协调发展的结果。讨论了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性状改良等问题。
- 相关文献
[1]中筋小麦皖麦44的产量构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规程研究. 孔令聪,汪建来,曹承富,王瑞,甘斌杰,赵斌,赵竹. 2003
[2]中筋小麦皖麦44的产量构成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孔令聪,汪建来,曹承富. 2003
[3]沿淮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大面积超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曹承富,肖扬书,武际,曹军,高峰,李学章,牛泉清,杨剑波. 2014
[4]超高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及其品质特性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1
[5]杂产中粳80优121产量因素分析. 杨联松,张培江. 2000
[6]三系和两系杂交中灿稻组合间产量优势分析. 杜士云,罗彦长,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吴爽. 1999
[7]小麦高产瓣品种皖麦32号. 杨赞林,甘斌杰. 1998
[8]安徽省小麦品种演变分析. 张平治,徐继萍,范荣喜,夏献锋,万映秀,曹文昕. 2009
[9]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初步研究. 赵斌,赵竹,王瑞,徐明福. 2003
[10]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 张琪琪,刘方方,万映秀,曹文昕,李炎,李耀,张平治. 2024
[11]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张培江,付强,占新春,吴爽. 2007
[12]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 吴文革,孔令娟,杨惠成,李泽福,陈周前,刘春盛,方兴龙. 2006
[13]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张洪程,吴桂成,吴文革,戴其根,霍中洋. 2010
[14]夏大豆MN413单产4726kg/hm~2高产栽培技术. 李杰坤,张磊,戴瓯和,黄志平. 2001
[15]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张培江,付强,占新春,吴爽. 2007
[16]基于6000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的高产高效理论. 陈兵林,周治国,陈德华,刘瑞显,郑曙峰,张志刚,李蔚. 2018
[17]基于6000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的高产高效理论. 陈兵林,周治国,陈德华,刘瑞显,郑曙峰,张志刚,李蔚. 2018
[18]沿江稻——麦两熟模式下水稻机械化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季一胜,杨飞,吴晓鹏,陈刚,许用尊,夏海生,孙雪原. 2017
[19]重穗型杂交中稻组合的特点及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吴文革,沈绪波,陈周前. 2000
[20]杂交中粳金奉19高产高纯度制种技术. 吴文革,潘泽义,孙明,杨可胜,陈文彬,产焰坤,陈周前.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与茎秆抗倒性能的调控效应
作者:周文银;李文阳;李浩杰;张士雅;邵庆勤;朱守晶;汪建来;闫素辉
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淀粉含量;糊化特性;抗倒性能
-
皖北地区芝麻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和装备应用研究
作者:林勇翔;汪强;张子福;刘路;朱浩杰;赵莉;张祎;张银萍
关键词:芝麻;机械化;技术;装备;效率
-
不同芝麻品种矮化调控效应研究
作者:林勇翔;汪强;张子福;赵莉;张祎;张银萍
关键词:芝麻;品种;机械化;矮化调控;株型;产量
-
基于55K SNP芯片揭示小麦育种亲本遗传多样性
作者:卢茂昂;彭小爱;张玲;汪建来;何贤芳;朱玉磊
关键词:小麦;55K SNP芯片;育种亲本;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分析
-
芝麻产业机械化发展与振兴
作者:张银萍;汪强;周可金;夏利娟;张祎;赵莉;林勇翔;张付贵
关键词:芝麻;产业现状;机械化;发展;振兴
-
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及其与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何贤芳;董旭;赵莉;都斌斌;卢茂昂;邓骋;汪建来
关键词: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赤霉病病粒率;容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97份安徽省种植小麦品种HMW-GS组成及品质分析
作者:何贤芳;赵莉;都斌斌;马斐;吴子峰;郑文寅;汪建来
关键词:小麦;HMW-GS;品质特性;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