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498条记录
耕作与施肥措施对江淮地区白土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连续旋耕白土田耕层浅薄、下层土壤黏重紧实、养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探索适合于白土稻田的耕作与施肥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江淮地区白土生产力和水稻产量水平。设置2种耕作方式(旋耕和翻耕)及3种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有机肥、化肥+秸秆还田),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施肥措施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稳性团聚体分布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旋耕,翻耕降低0—1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而使1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2%~8.8%,4.5%~9.2%,5.2%~8.2%和8.3%~17.7%。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3%~8.6%和4.1%~21.1%。翻耕方式下10—20cm土层土壤容重较旋耕降低14.4%~19.5%,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在0—10,10—20cm土层则较旋耕分别降低3.0%~5.4%和3.5%~9.7%;在翻耕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土壤容重较单施化肥降低2.1%~6.6%,大团聚体比例则提高2.8%~8.4%。翻耕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较旋耕的增产幅度在11.7%~18.0%,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水稻产量提高1.7%~7.5%。因此,江淮地区连续多年旋耕的白土田进行适宜翻耕结合秸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可改善0—2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升。

关键词: 白土 稻田 耕作方式 施肥措施 理化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种皖茶4号与皖茶5号选育研究

茶业通报 2018

摘要:2011~2016年以祁门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4号(品系3),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6~7天;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20.7%,与舒茶早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皖茶5号(品系5),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迟7~8天;产量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1.8%;感官品质突出,有较明显品种香,制成的绿茶样与红茶样中都拥有品种的特征香型。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2级,无早春寒冻危害,越冬抗寒与抗病能力强。

关键词: 皖茶4号 皖茶5号 选育试验 生育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层增减对作物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土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于2012—2015年在淮北平原中部的濉溪县展开,设原始耕层(TS)、在原始耕层厚度上人工削减5 cm(TS-5)和在原始耕层厚度上人工增加5 cm(TS+5) 3个处理。在玉米和小麦成熟期采样分析和田间测产,在3季小麦收获后分别采集0~20 cm土层土样进行分析,明确耕层厚度变化对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养分积累的影响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耕层减少5 cm处理明显降低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N、P2O5、K2O积累量,与原始耕层处理相比,分别下降了5.61%和8.31%、5.65%、18.38%;耕层增加5cm后作物产量和各养分积累量均未出现显著变化。第1个轮作周期结束时,耕层减少5cm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明显低于原始耕层处理;而经过3个轮作周期,土壤有机质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逐渐回升,与原始耕层对应指标已无显著差异。耕层增加5cm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含量,并在3个轮作周期后仍处于较高水平。综上,耕层厚度减少5 cm会降低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各养分积累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增加5 cm耕层虽然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但对作物产量和养分积累量的提高没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耕层厚度 砂姜黑土 玉米–小麦轮作 产量 养分积累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对乱草的防除效果比较研究

杂草学报 2018

摘要:为探索安全有效地防除乱草的除草剂及除草剂组合,在安徽省旱直播水稻田内开展不同除草剂对乱草的防除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乱草能起封闭作用的除草剂有450 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120 g/L草酮乳油和35%丙炔·丁草胺水乳剂,这3种药剂可使田间乱草出苗率明显降低;对防治乱草有效的茎叶喷雾除草剂则是10%唑酰草胺乳油、5%嘧啶肟草醚乳油与10%氰氟草酯乳油的复配剂,此外,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对乱草的防效更明显,未来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潜力。

关键词: 乱草 稻田 封闭式除草剂 茎叶喷雾式除草剂 防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肥料对西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为了解不同肥料种类对西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西瓜施用普通复合肥、缓控释肥、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方肥、微量元素喷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方肥、缓控释肥处理以及配方肥+微肥处理产量表现较好,有机-无机配方肥处理西瓜的产量最高,达到48 235.5 kg/hm~2;单纯施用有机肥处理西瓜产量较低,施用配方肥+微肥处理的纯收入最高,产投比也最大。

关键词: 西瓜 肥料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对砂姜黑土夏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花生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对砂姜黑土夏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各器官干物质质量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根茎的干物质质量呈"S"型变化趋势、叶干物质质量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荚果干物质质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断增加,并在成熟期达到峰值。从苗期到成熟期,各处理花生植株干物质累积总量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干物质累积速率呈现"慢—快—慢"的"S"型动态变化趋势。产量形成期对照、复合肥和炭基肥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量迅速增长,该时期累积总量分别占全生育期干物质总量的59.24%、57.87%和65.88%,且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均以炭基肥处理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炭基肥处理的花生功能叶SPAD值在不同生育期均高于复合肥和对照处理,荚果产量为4366.01kg·hm~(-2),较对照和复合肥分别增产29.58%和11.78%,差异显著。

关键词: 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 砂姜黑土 夏花生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械施肥对茶园土壤物理特性、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茶业通报 2018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以人工开沟施基肥和追肥(DD)为对照,研究了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MD),机械施基肥、机械施追肥(MM),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MB)等机械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施肥对春茶前、夏季茶园土壤紧实度有较好的降低作用,降幅为MM>MB>MD,MM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紧实度;机械施基肥对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仅能维持到夏季;与DD处理相比,MB会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容重,MM和MD处理未对土壤容重产生显著影响;施肥方式对表层及夏季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中MM处理对夏季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作用最大;与DD处理相比,机械施肥或人工撒施鲜叶产量下降,但不显著(P>0.05),对春、夏茶叶品质成分亦无显著影响。因此,茶园机械施肥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无不良影响,甚至稍有改善,对春、夏茶叶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可以替代人工施肥。

关键词: 茶园 机械施肥 土壤 物理性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释尿素对两种土壤小麦氮素运转、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对安徽小麦花后氮素运转特征和土壤氮素盈余的影响,分别选择安徽省北方小麦产区小麦—玉米轮作和南方小麦产区小麦—水稻轮作方式,土壤类型分别为两合土和黄棕壤,设置不施氮肥处理(CK)、农民习惯处理(Ncon)、减少普通尿素用量的优化氮素处理(Nopt)、缓释尿素及其掺混普通尿素处理(SRU1、SRU2、SRU3)和普通尿素全部基施处理(SRU4),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在两种土壤上小麦花后氮素转运、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无机氮积累量。结果表明:与黄棕壤比较,相同施肥处理两合土上小麦产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运转量显著增加,平均分别增加了71.8%,199.1%和25.8%,而氮素转移率和土壤氮素表观盈余量平均分别降低16.1%和49.7%。在两种土壤上,与Ncon比较,缓释尿素及其掺混普通尿素处理小麦产量差异不大,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黄棕壤和两合土上增幅分别达43.7%~91.9%和6.6%~26.9%,以缓释尿素掺混普通尿素比例2∶1处理(SRU2)最高;与Nopt相比,仅两合土上SRU2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在小麦生育后期,农民习惯施肥处理0—30cm土壤NO_3~-—N和NH_4~+—N积累量明显高于缓释尿素处理,且土壤氮素盈余量高于其他处理。缓释尿素与尿素掺混实现了一次性简化施肥,可保障小麦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土壤氮素盈余量及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关键词: 小麦 缓释尿素 氮素运转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铵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有机肥对稻田亚耕层土壤的培肥效应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耕层(0~15 cm)和亚耕层(15~30 cm)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增施牛粪和饼肥明显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0~15 cm土层,增幅分别为32.17%和10.96%、30.69%和6.56%、131.48%和31.74%;在15~30 cm土层,增幅分别为10.72%和4.77%、6.72%和3.64%、62.69%和11.40%。增施有机肥后水稻产量增加、年度间稳定性提升,其中增施牛粪后产量增加7.98%,变异系数降低3.90个百分点,增施饼肥后产量增加7.72%,变异系数降低3.20个百分点。水稻产量和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其中在亚耕层产量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耕层。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P<0.01)影响水稻产量的稳定性。综上,增施有机肥在提高耕层和亚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上均有较好效果,耕层和亚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对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生产上要重视对亚耕层土壤的培肥。

关键词: 有机培肥 土壤养分 耕层 亚耕层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促芽肥对再生稻准两优608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优化促芽肥施用技术对于完善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准两优608为材料,通过设置3个施肥时期和3个施肥水平处理,分析促芽肥对"一种两收"再生季水稻产量形成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芽肥施用时期和施肥水平极显著影响再生稻产量形成,随着促芽肥施用时期的推迟和肥料用量的减少,再生稻产量呈降低趋势。头季稻收割前15 d施用纯N 69.0 kg/hm~2的处理再生稻产量最高。该施肥条件下,再生稻碾磨品质较好,垩白粒率低,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较低,综合米质较优。生产上,于头季稻收割前15 d施用纯N 69kg/hm~2可以兼顾再生稻高产与优质的目标。

关键词: 再生稻 氮肥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