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488条记录
新型专用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新型小麦专用肥应用效果,以13种小麦新型专用肥为材料,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肥料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施肥(常规复合肥一次性基施)和推荐施肥(常规复合肥基施+拔节追尿素),施用新型专用肥后小麦分别增产-24.34%~2.72%和-11.82%~19.72%.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新型专用肥的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比传统施肥增加-9.97%~38.44%,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率分别提高-17.99%~19.67%、-18.96%~33.81%和-25.79%~69.04%.经主成分分析,总养分含量为48%的控失肥、保持性肥料、活性增效复合肥、活性尿素BB肥和控失增效二铵BB肥等5种新型专用肥的丰产增效综合效果较佳,可替代推荐施肥.

关键词: 新型专用肥 冬小麦 产量 氮素效率 主成分-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研究(2009-2018年)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从发展现状、形势分析、发展展望等方面对2009-2018年安徽省棉花产业进行了总结,对存在问题、发展潜力、发展方向及对策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咨询提供科学依据,为棉花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花 产业发展 产量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对稻茬田马铃薯干物质·氮素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N 0、86、124、161、248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规律、氮素累积规律、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氮素累积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马铃薯最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24 kg/hm2(N2处理),与N0处理相比,N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增加了19.8%.通过曲线回归分析得出,马铃薯的最佳施氮量为137.6 kg/hm2.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率以施氮量124 kg/hm2处理最高,为37.1%,其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均以施氮量86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93.1、35.7、97.4 kg/kg.在安徽稻茬田马铃薯生长中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30~150 kg/hm2.

关键词: 马铃薯 稻茬田 氮肥 氮素累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叶龄喷施金得乐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明确沿淮地区夏玉米喷施化控剂金得乐的对茎秆特性的影响.[方法]在6叶龄至抽雄期内喷施450 mL/hm2金得乐对水225 kg/hm2,研究不同叶龄期喷施化控剂金得乐对玉米不同节间长度、产量、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6叶龄喷施金得乐显著缩短基部第5~8节节间长度;7~11叶龄前喷金得乐均能显著缩短第5~13节节间即穗下节间长度,随着叶龄的增大,喷施金得乐主要影响上部节间的长度,至18叶龄喷施金得乐显著缩短穗上部节间长度.产量、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随喷施叶龄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产量与第7和第8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6~8叶龄喷施金得乐为喷施化学调控剂的安全时期.

关键词: 金得乐 叶龄 夏玉米 产量 节间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沿淮平原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田氮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添加氮素抑制剂是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了氮素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其组合)对沿淮平原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田氮素的影响,旨在为优化沿淮稻田生态系统氮素养分管理,减少氮素损失提供科学依据.以"常糯1号"为供试材料,于2018年6-10月在安徽省怀远县(沿淮平原典型水稻种植区)进行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尿素(U);尿素+硝化抑制剂(U+DMPP);尿素+脲酶抑制剂(U+NBPT);尿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U+NBPT+DMPP).结果表明:尿素配施NBPT或者DMPP均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植株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NBPT效果优于DMPP,NBPT和DMPP联合施用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尿素配施抑制剂的3个处理U+NBPT、U+DMPP和U+NBPT+DMPP较单独施用尿素U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6.8%,4.3%,8.6%,植物吸氮量分别增加9.6%,6.5%,12.2%,与U处理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尿素单独配施NBPT或者NBPT+DMPP组合均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素吸收效率(NUP)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P<0.05),而尿素单独配施DMPP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另外,尿素单独配施DMPP或者DMPP+NBPT组合均显著提高了水稻成熟期土壤铵态氮(NH4+-N)和微生物量氮(SMBN)的含量,降低了硝态氮(NO3--N)的含量,提高了土壤中铵/硝比,而尿素单独配施NBPT对水稻成熟期土壤NH4+-N、NO3--N和SMBN无显著影响.总体认为,在沿淮平原稻作种植体系中,尿素配施NBPT或者DMPP可以有效地增加水稻产量,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NBPT和DMPP联合施用效果最理想.

关键词: 脲酶/硝化抑制剂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氮 沿淮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绿豆品种皖科绿3号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氮肥用量对绿豆品种皖科绿3号产量的影响,设计4种氮肥水平(0、30、60、90kg/hm~2),对不同处理中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单株荚数、产量等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助于提高干物质积累和叶绿素含量,尤其在苗期和开花期可使绿豆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根瘤数量、鲜重和干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株高、分枝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水平对单株荚数、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效果相似,随着氮肥水平的升高,这3种性状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60kg/hm~2的氮肥处理达最大值.该结果同时也表明氮肥主要通过单株荚数影响绿豆产量.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下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氮肥可提高绿豆的增产潜力,皖科绿3号在安徽省地区种植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60kg/hm~2.

关键词: 绿豆 根瘤 氮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大豆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黄淮南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文章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对黄淮南部2008-2018年审定的187份(次)大豆品种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生产试验最高产量达到3 783.00 kg·hm-2,平均产量为2 854.05 kg·hm-2,山东省审定品种的平均产量可达3 121.05 kg·hm-2的高产水平.187份(次)大豆的品质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多数地区平均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均在40.00%、20.00%和60.00%以上,且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安徽省、江苏省品质较优.抗病性方面以抗病、中抗和中感大豆花叶病毒为主,尤其近5年,抗病和高抗的品种数明显增多,而中感和感病不断下降,未见高感品种出现.综上分析,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黄淮南部 大豆 品种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区不同年代冬小麦主栽品种根系性状及氮素利用率的差异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摘要:为探明黄淮区冬小麦主栽品种的根系性状和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变化趋势,以12个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根袋盆栽方法,研究了根系形态、吸收能力与生产力及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增长率分别为每年0.53%、0.38%、0.53%和0.59%,而氮素内部利用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的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均随着年代推移和品种改良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成熟期的相应指标分别每年下降0.68%、1.48%、2.26%和0.78%;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亦显著降低,而比根长则呈显著递增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随着年代推移而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增长2.09%.此外,近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硝化势随年代推移和品种更新有增加趋势.可见,近期小麦品种比早期品种在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上更具有优势,可能与根系生长冗余的降低、根系氮素吸收能力的增强、根冠关系的协调优化以及硝态氮营养的增强等有关.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改良 根系形态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作物秸秆炭化后养分变化及还田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CSCD

摘要:旨在明确不同农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下对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秸秆,测定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和损失率变化及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的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水稻和油菜秸秆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氮含量显著提高5.79%和30.06%,4种作物秸秆焚烧处理较炭化处理均显著提高磷、钾含量.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有效降低氮和磷养分的损失率.不同轮作制下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能提高旱作区玉米产量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来培肥土壤,且水旱轮作区施用效果优于旱作区.

关键词: 秸秆炭化 水稻-小麦轮作 玉米-小麦轮作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氮条件下密度对水稻望两优361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为探索减氮条件下密度对水稻望两优361产量的影响,特于2018年进行了不同密度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怀宁县单季稻在常规用量减少10%(施用纯N202.5 kg/hm2、P2O581 kg/hm2、K2O 162 kg,/hm2)的基础上,22.5万穴/hm2为最佳移栽密度.

关键词: 水稻 密度 望两优361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