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耕作与施肥措施对江淮地区白土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萍萍 1 ; 李录久 1 ; 耿言安 1 ; 姚文麒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白土;稻田;耕作方式;施肥措施;理化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243-2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连续旋耕白土田耕层浅薄、下层土壤黏重紧实、养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探索适合于白土稻田的耕作与施肥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江淮地区白土生产力和水稻产量水平。设置2种耕作方式(旋耕和翻耕)及3种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有机肥、化肥+秸秆还田),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施肥措施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稳性团聚体分布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旋耕,翻耕降低0—1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而使1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2%~8.8%,4.5%~9.2%,5.2%~8.2%和8.3%~17.7%。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3%~8.6%和4.1%~21.1%。翻耕方式下10—20cm土层土壤容重较旋耕降低14.4%~19.5%,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在0—10,10—20cm土层则较旋耕分别降低3.0%~5.4%和3.5%~9.7%;在翻耕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土壤容重较单施化肥降低2.1%~6.6%,大团聚体比例则提高2.8%~8.4%。翻耕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较旋耕的增产幅度在11.7%~18.0%,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水稻产量提高1.7%~7.5%。因此,江淮地区连续多年旋耕的白土田进行适宜翻耕结合秸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可改善0—2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升。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6

[2]白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5

[3]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下白土的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量.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4

[4]秸秆还田结合氮肥运筹管理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李录久,吴萍萍,耿言安,姚文麒,王家嘉. 2016

[5]自然降水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赵竹,乔玉强,李玮,陈欢,杜世州,张向前,曹承富. 2014

[6]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09

[7]耕作方式对主要粮食作物影响的研究综述. 张向前,杨文飞,徐云姬. 2020

[8]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白土田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李录久,王家嘉,吴萍萍,黄厚宽,蒋荫锡. 2016

[9]不同除草剂对乱草的防除效果比较研究. 周凤艳,张勇,周振荣,沈艳,李沛明. 2018

[10]不同施肥措施对休宁土壤Cd形态的影响与蔬菜富集特性的研究. 孙满意,郭熙盛,王文军. 2009

[11]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桂利权,张永利,王烨军. 2020

[12]“稻改茶”土壤理化性状与改良技术研究. 王宏树,廖万有,罗仲兴,苏有健,康启兵. 2009

[13]“稻改茶”土壤理化性状与改良技术研究. 王宏树,廖万有,罗仲兴,苏有健,康启兵. 2009

[14]蛴螬危害花生产量损失调查及发生因子分析. 江玉萍,鞠倩,姜晓静,赵志强,李晓,吕敬军,姜言生,倪皖莉,陈志德. 2013

[15]深耕结合秸秆还田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耕层薄化土壤理化性质. 韩上,武际,李敏,陈峰,王允青,程文龙,唐杉,王慧,郭熙盛,卢昌艾. 2020

[16]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张永利,廖万有,王烨军,苏有健,孙力. 2015

[17]中国主要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养分和微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综述. 张向前,杨文飞,徐云姬. 2019

[18]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丁勇,罗毅,宋莉,廖万有. 2015

[19]深翻、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水分渗漏和氮素淋溶的影响. 王瑾瑜,程文龙,槐圣昌,武红亮,邢婷婷,于伟家,武际,李敏,卢昌艾. 2021

[20]传统耕作方式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紧实度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Guo Zhibin,郭志彬,Wang Jing,王静,Guo Xisheng.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