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油菜磷肥施用效果及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油菜磷肥施用效果及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选择安徽省典型油菜产区,开展多年多点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磷和施磷2个处理,研究施用磷肥对安徽省冬油菜产量、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油菜籽粒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确定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结果表明,油菜施用磷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油菜施磷后的产量平均为2 571 kg/hm~2,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672 kg/hm~2和41.5%。施磷每公顷增收2 012元,89.6%的试验点产投比>2.0,施磷收益显著。以相对产量<60%,60%~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将土壤有效磷分成"严重缺乏"、"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5级,对应的丰缺指标为<6.5、6.5~13.0、13.0~26.5、26.5~34.0和>34.0 mg/kg。该研究结果为水稻田冬油菜的磷肥管理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2015年国内、外家兔的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给家兔育种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国外家兔传统育种主要集中在不同肉兔品种性能比较,而分子育种以胴体品质为主要性状,同时在家兔遗传多样性方面也有涉及,高效繁殖技术依旧是国外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精液冷冻保护剂开发和精液品质研究两方面。国内传统育种研究内容重点在地方品种、培育品种种质评定等方面,生长、胴体、毛皮等性状的分子育种则仍旧为国内遗传育种研究重点,繁殖相关研究集中在母兔繁殖性能和公兔精液品质研究两方面。总体来说,国内、外各有侧重,但国内家兔遗传育种研究特别是繁殖性状分子基础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多重PCR诊断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复合发生
《植物检疫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准确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细菌性条斑病菌及这两种病菌的复合发生,利用软件DNAStar分析比较这两种菌的部分核酸序列,设计了检测这两种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引物Xoo F-Xoo R能特异性扩增出水稻白叶枯病菌中一条大小162 bp的条带;引物Xooc F1-Xooc R1和Xooc F2-Xooc R2能够分别特异性扩增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690 bp和945 bp的条带。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多重PCR技术,可以对不同国家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进行准确检测,对由这两种病菌引起的复合侵染实现了准确诊断。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特异性引物 多重PCR 复合侵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淮河水系黄鳝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1138 bp)对安徽淮河水系黄鳝6个地理群体(阜南Fn、颍上Ys、平圩Pw、怀远Hy、凤阳Fy、明光Mg)165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共检测到变异位点74个、单倍型25个,平均A+T含量(54.8%)显著大于G+C(45.2%)含量。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87、0.01882。各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933~0.81352、基因流Nm为0.11461~26.36650,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44.1%的变异来自群体间,表明淮河水系黄鳝地理群体间存在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单倍型系统进化树和进化网络图揭示安徽淮河黄鳝6个群体的个体组成2个遗传差异明显的谱系。错配分布和中性检验结果表明安徽淮河黄鳝群体历史上较为稳定,无明显群体扩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亳州烟区烤烟不同品种和产区间烟叶钾氯含量的差异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亳州烟区烟叶钾氯含量的特征情况,以2013-2014年在安徽省亳州市4个烤烟主要种植区采集的土壤和烟叶为材料,对不同主栽品种烟叶钾氯含量和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亳州烟区烟叶钾含量为6.2~21.9 g/kg,下部、中部和上部分别为13.9 g/kg、13.7 g/kg和11.7 g/kg。其中,70%以上的烟叶样品钾含量低于15 g/kg,只有50%的样品钾含量达到10 g/kg以上,少数样品烟叶钾含量能够达到20 g/kg。各产区间同一部位烟叶钾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烟叶钾含量表现为:中烟100>龙江911>NC89。烟叶氯含量为4.3~20.1 g/kg,下部、中部和上部分别为10.3 g/kg、10.2 g/kg和9.0 g/kg。其中,北部的芦庙和西南的双沟烟叶氯含量相对较低,而北部的张集较高;不同品种同一部位烟叶氯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亳州烟区烟叶钾含量偏低,氯含量偏高,钾氯比偏低。因此,提钾降氯将是亳州生产优质烟叶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提高烟叶钾含量,应改进施肥方式如采用根区施肥等以提高根区土壤钾素供应,并注重旱期烟田灌溉。为降低烟叶氯含量,烟地应选择氯含量低的土壤,严禁使用含氯肥料,并杜绝大水漫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冬种绿肥对皖南烟区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提升皖南烟区烤烟产质量的冬种绿肥品种,设置植烟土壤原位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黄花苜蓿和冬牧70,测定绿肥掩青前生物学性状及元素成分,探讨各绿肥处理烤烟烟叶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第3年绿肥干物质量以冬牧70最高为1.97 t/hm~2,分别是紫云英和黄花苜蓿的2.46倍和7.30倍。紫云英和冬牧70处理的烤烟最大腰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和黄花苜蓿。冬牧70和紫云英处理的烤烟产量分别提高了9.67%和3.53%,产值分别提高17.59%和10.75%。冬牧70处理的上部烟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价均优于黄花苜蓿和紫云英处理。综合评价认为,绿肥冬牧70可以作为皖南烟区优质冬种绿肥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试验
《烟草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对烟草青枯病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有效防治该病害,从青枯病发病较重田块的健康烟草根系周围土壤中取样,采用点接法筛选出6株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其抑菌圈直径均>8 mm,其中菌株XC4抑菌活性较强且拮抗效果稳定。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了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0℃,p H值7,接种量2%,转速190 r/min,碳源为牛肉膏,氮源为胰蛋白胨时,菌株XC4发酵效果最好。发酵条件经初步优化,菌株XC4对青枯病菌的拮抗效果由原来的抑菌圈直径12.5 mm增至21.5 mm,比优化前提高了7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东三省转Bt基因棉花种植对边际水体中Cry1Ab/c蛋白残留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查转基因棉花种植地区边际水体中的Cry1Ab/c蛋白残留情况,在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安徽三省棉田设置采样点,连续3年在棉花的花铃期和收获季节,对棉区地块内部及周围边际水体随机采样,进行去杂及纯化处理后,利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水样中的Cry1Ab/c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在花铃期和收获季前后两周,分别在5个布控点边际水体中检出Cry1Ab/c蛋白,其中1个布控点阳性蛋白残留浓度最高达到0.4 ppb,另外4个布控点检测出的阳性蛋白量均在0.04 ppb以下;(2)距离棉田越近,蛋白检出阳性率越高,其中棉田内水渠阳性率为13.3%;(3)连续种植时间超过7年的田地周围水体中蛋白阳性率为12.4%。在所有取样时间点中,与花铃期相比,收获季更容易检测到阳性结果。这表明在转基因棉花产区,应在收获季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控,以预防和降低转基因棉花中Cry1Ab/c蛋白对边际水体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Cry1Ab/c蛋白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烟草秸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土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皖南地区烟稻轮作田土壤中经CMC-Na初筛获得5株纤维素降解菌,经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复筛得到一株降解活性较高的降解菌YC-2。根据该菌16S r DNA序列比对结果,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YC-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YC-2酶学性质进行相关研究,并分析YC-2对烟碱的耐受情况及对烟草秸秆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7天内,YC-2对烟草秸秆降解率为10.14%;酶学特性表现为最适反应温度为60℃且在15~60℃之间具有稳定性;最适反应pH为7.0,在pH 4.0~7.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YC-2在浓度为1~2 g/L烟碱中能快速生长,而在高浓度的烟碱中生长受到抑制。因此,菌株YC-2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相对耐热耐碱且对烟杆有一定分解作用,通过进一步诱变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