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紫云英绿肥与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培肥的微生物机制,本研究以7年肥料定位试验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安徽沿江双季稻区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施用紫云英绿肥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紫云英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58.09%~86.86%),尤其是增加了细菌数量(77.93%~112.76%),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及细菌数量均于G3F1处理(70%化肥配施22500kg/hm2紫云英)达最大值(288.26×104和263.95×104 CFU/g)。2)施用紫云英可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其中,70%化肥配施中高量紫云英的处理与CK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微生物熵(qMB)分别增加了102.77%~113.94%、172.53%~185.17%、69.47%~84.65%;与100%化肥相比,SMBC、SMBN、qMB分别增加27.74%~34.77%、74.14%~82.22%、20.50%~31.29%。(3)施用紫云英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化肥处理相当或稍有提高,但明显高于70%化肥和CK处理。与CK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产量46.22%~51.44%。因此,化肥减量30%配施15000~30000kg/hm2紫云英可以提高安徽沿江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本试验以施加22500kg/hm2的紫云英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1.44%),同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改善稻田土壤生物学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冬油菜适当迟播有效减轻油菜根肿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栽培措施防控油菜根肿病,采用感病品种核优56,设计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冬油菜根肿病发生和菜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的品种病株率与病情指数差异显著,其中早播D1(9月24)至D5(10月14日)期间的油菜根肿病发病重,晚播D6(10月19日)至D9(11月3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油菜根肿病田间病株率与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说明迟播油菜的根肿病得到了控制。从菜籽产量看,播期D9产量最低,播期D3(10月4日)产量最高,但是播期D1至D8(10月29日)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生产上可以通过选择种植耐迟播品种,适当推迟播种期到10月20日左右,可利于根肿病控制,降低田间根肿菌总的菌源量,还可同时达到油菜增产与稳产的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态势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目前水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和特点、研究历程、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污染负荷模型以及面源污染的防控机制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即多种同位素联合示踪农业面源污染源;污染物在沟渠系统的迁移模型;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研究;构建流域容量总量控制体系;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噻呋酰胺对3种水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农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的LC_(50)或EC_(50)值,并对试验中噻呋酰胺药液的真实浓度进行检测,判断其急性毒性并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低毒,95%噻呋酰胺原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中毒;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大型溞急性毒性为中毒,对羊角月牙藻为低毒。[结论]生产应用中仍应注意控制噻呋酰胺的用量,尽量减小其对环境的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宗水产品池塘轮捕轮放高效养殖技术
《科学养鱼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5年,安庆市宜秀区结合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示范县工作任务,探索了大宗水产品轮捕轮放的池塘养殖模式,目的是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实现商品鱼适时上市销售、降低饵料系数和提高池塘养殖效益。试验池塘亩利润达到5000元以上,现将池塘高产高效养殖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演变
《世界农业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中国棉花产业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美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演变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认为需要从引入更高级的目标价格补贴形式、优化目标价格构成、使用更科学的补贴发放依据以及完善监管机制4个方面进行中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绿丽金龟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植物保护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铜绿丽金龟的取食行为,探索开发安全高效的植物源引诱剂,应用昆虫触角电位反应仪和Y型嗅觉仪测试其对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趋向行为差异,并根据室内行为结果配制诱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雄虫对水杨酸甲酯和(1,1’-联环戊基)-2-酮的触角电位反应(electroantennography,EAG)值显著高于其它试剂;石竹烯和水杨酸甲酯能引起雌虫触角较强的电位反应;乙酸顺式-3-己烯酯和石竹烯分别对雄虫和雌虫有较高的嗅觉选择反应率,分别达0.95和0.94。综合EAG和嗅觉试验结果,选择对雌、雄虫均有较好引诱效果的反式-2-己烯醛、乙酸顺式-3-己烯酯、石竹烯、(1,1’-联环戊基)-2-酮和水杨酸甲酯进行田间试验,最终筛选到铜绿丽金龟雄虫的最适引诱剂为每诱芯360 mg乙酸顺式-3-己烯酯,雌虫的最适引诱剂为每诱芯360 mg石竹烯,日诱虫量分别可达33.00±1.53头和29.33±1.45头。
关键词: 铜绿丽金龟 寄主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嗅觉反应 田间诱捕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苗期耐旱品种筛选及其生理特性
《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收集及引进的5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小麦幼苗干旱胁迫试验筛选耐旱小麦种质,结合旱胁迫相关指标测定,揭示耐旱生理指标与耐旱性能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经干旱处理复水后品种间成活率差异显著,其中川麦42、西农2000和洲元936的成活率均高于65%,其他品种低于42%。进一步分析3个耐旱品种和随机选择的3个干旱敏感型品种在干旱胁迫下4种生理指标的差异表明,耐旱性小麦品种幼苗叶片中K~+、可溶性糖及Pro含量均显著高于旱敏感型品种,而MDA含量降低,表明小麦苗期幼苗叶片中K~+、可溶性糖、Pro及MDA含量与小麦耐旱性能具有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白土田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白土稻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华中低产白土稻田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2种小麦秸秆还田量(0和3000 kg/hm2)及3种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80-0-20、60-20-20和40-30-30)和不施氮的对照,共7个处理,分别为N80-0-20、N60-20-20、N40-30-30、N80-0-20+S、N60-20-20+S、N40-30-30+S和CK。水稻收获期采集代表性样品考察水稻产量结构性状,同时测定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分析籽粒和秸秆氮素含量,计算水稻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最高,两年试验较不施分蘖肥的对照分别增产9.4%12.9%和7.4%8.9%。实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后,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秸秆的对照分别提高10.2%23.4%和0.8%5.5%。不施秸秆条件下,基-蘖-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含氮量最高,较不施氮的对照提高11.3%,而秸秆含N量随中后期追肥比例的加大而提高。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后移能明显提高水稻籽粒和秸秆含氮量。水稻籽粒氮素吸收量,基-蘖-穗肥比例60-20-20处理最多,2011年较对照N80-0-20分别增加13.7%和24.8%,2012年提高14.5%和9.2%;秸秆氮素积累量则随中后期追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基-蘖-穗肥比例40-30-30处理最多。不施秸秆条件下,基-蘖-穗肥比例60-20-20的处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收获指数均最高,百公斤籽粒吸氮量最低。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均随中后期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而百公斤籽粒吸氮量则最高。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是60-20-20比例的处理最高,较对照N80-0-20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90和2.44 kg籽粒/kg N,氮肥利用率提高7.82和21.29个百分点,偏生产力提高4.90和2.44个百分点。【结论】综合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安徽省江淮丘陵低产白土地区,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单季中稻氮肥的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以60-20-20运筹方式较为适宜。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水稻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秸秆还田 白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芽孢杆菌QM7促生特性及耐酸铝机制初步研究
《茶叶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含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的有机肥料在酸性茶园土壤中的生物活性不高,难以起到有效的促生作用,达到部分替代和减少化肥使用量的目的。本实验分离得到1株耐酸铝芽孢杆菌,命名为QM7。试验发现菌株促生能力受到铝离子浓度的影响,在无铝条件下菌株生长素(IAA)的分泌量为85.6 mg·L~(-1),当铝离子浓度为1 mmol·L~(-1)时IAA分泌量为36.8 mg·L~(-1);盆栽结果表明,在6周内菌株可以增加茶苗根系表面积56.8%,根尖数27.3%;蛋白电泳分析发现高浓度的铝胁迫会导致菌株胞内64种与转录、翻译和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差异,使得菌株生长受到抑制。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耐酸铝芽孢杆菌 生长素(IAA) 蛋白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