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工厂化栽培红托竹荪的营养成分测定及食用安全性评价
《中国食用菌 》 2023
摘要:为明确工厂化栽培模式下红托竹荪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根据相关检测标准,测定红托竹荪的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重金属、有效活性成分、农残药残等的含量,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在工厂化栽培模式下,红托竹荪干品中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质量分数高达23.2%和40.75%,脂肪含量仅为1.12%,是一种低脂、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健康食品。矿物质和维生素种类多,含量高,钾元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达260 mg·100-1·g-1、117 mg·100-1·g-1,且多酚、多糖和三萜的含量较高。重金属、农残等安全性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食用安全性高。工厂化栽培的红托竹荪是一种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的绿色安全食品。
关键词: 红托竹荪 营养成分 矿物质 维生素 重金属 农药残留
红托竹荪新品种'皖荪2号'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荪2号’红托竹荪由采集于贵州省安龙县野生菌株经人工驯化而来。栽培周期160 d,子实体基本散生,粗壮,菌盖伞形或钝圆锥形。单菇质量约30~50 g,菌裙长度60~70 mm,柄粗35~40 mm,柄长150~200 mm。袋料发菌,满袋后脱袋覆土出菇,覆土后原基数多、产量高,鲜菇产量3.8 kg·m-2以上。适用于周年工厂化栽培模式,鲜销。
红托竹荪新品种‘皖荪1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荪1号’红托竹荪由采集于贵州省安龙县野生菌株经人工驯化而来。栽培周期142d,子实体丛生,矮小,菌盖伞形或钝圆锥形。单菇质量约15~20 g,菌裙长度40~50 mm,柄长120~150 mm,柄粗25~30 mm。袋料发菌,满袋后脱袋覆土出菇,覆土后原基数多、密度大、产量高,鲜菇产量4 kg·m~(-2)以上。质地脆嫩,适合鲜品销售。
安徽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性状演变分析
《大豆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分析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性状演变规律,给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和生产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对1983-2019年以来安徽省育成的9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7年间品种单株荚数增加4.23个,百粒重增加2.73 g,产量提高728.32 kg·hm-2;株高降低8.38 cm,分枝数降低0.7个,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比例由1980s的87.5%减少到2010s的5.36%,蛋白及脂肪含量略有降低.1980s-1990s及1990s-2000s,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有较大程度增加,产量提高较快.育成品种的单株荚数、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分枝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96份品种中筛选出稳产品种17份,其百粒重显著高于一般品种,株高略低于一般品种.研究结果说明在安徽省目前的生产条件及栽培方式下,培育分枝较少、株高适宜、百粒重相对较大的品种利于高产稳产,改进大豆栽培方式有利于大豆产量突破.
绿豆SSR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SR标记以其数量丰富、多态性好、共显性遗传等优点在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绿豆基因组中的SSR标记依然较少。本研究将磁珠富集法和测序技术相结合高通量检测绿豆基因组SSR位点,鉴定出3,275,355个SSR位点,开发了2742个SSR标记。选取其中157个SSR进行PCR验证,发现有90个(57.33%)标记在10份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挑选40个条带清晰、多态性高、染色体上均匀分布的标记对90份绿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单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为2~8个,平均为3.0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1~4.21个,平均为2.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23~0.76之间,平均为0.51。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2~0.72,平均为0.43。聚类分析将90份材料分为2个类群,包含4个组。第I组主要由北方资源组成,第Ⅱ组种质来源较为分散,第Ⅲ组主要由山东的资源构成,第Ⅳ组包含多数河北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开发的多态性SSR标记不仅可以用于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也将在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审高蛋白高产大豆蒙13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蒙1301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以合豆3号为母本,阜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蒙1301参加2016-2017年国家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048.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8%,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106 d,单株有效荚数51.1个,百粒重18.5 g,籽粒蛋白质含量45.26%,脂肪含量19.07%,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27.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中易获高产.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群体构成方式对大豆百粒重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百粒重是大豆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在一定条件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其遗传增益不明显。本研究对28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通过混合线性模型预测获得品种百粒重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同时利用分布在大豆全基因组的5361个SNP标记鉴定参试品种基因型,结合随机回归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模型和交互验证方法,探讨了群体构成方式对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变化范围为–0.15~+0.75;群体构成方式对百粒重的预测准确度影响明显;亚群内的预测准确度(+0.24~+0.75)高于亚群间(-0.15~+0.29);当群体间遗传距离由0.1566增加到0.2201时,预测准确度下降27.87%;相比随机构建的训练群体,基于群体遗传结构构建的训练群体能将百粒重的预测准确度提高2.34%。本研究明确了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阐明了群体结构对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绿豆品种皖科绿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种业 》 2018
摘要:绿豆是安徽省的主要栽培豆类作物之一,皖科绿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绿豆品种,具有植株直立、高产、子粒光泽度好和综合抗性强等优点,2013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皖品鉴登字第1211001)。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