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张磊(精确检索)
140条记录
播种期对黄淮南部夏大豆品种熟期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5

摘要:黄淮南部夏大豆播期严重受茬口和降水制约,产量年度变幅较大。为给本地区麦茬夏大豆适期播种和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取8个不同熟期的黄淮南部适栽品种在大田条件下进行播种期试验。结果显示,各参试品种(除皖豆24外)4个播期均可成熟并获得产量;品种的熟期随播期的推迟而推迟,生育日数随之减少;4个播期中,除冀豆12以外,其他品种均以6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表明此时段是本地区大豆的最适播期。本试验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各参试品种的熟期和相对高产的参试品种,可为当地大豆生产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播种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SMV株系的鉴定及其抗源筛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株系的最新组成、分布及消长动态,以及筛选对流行株系的抗性种质,2009-2010年广泛采集安徽省各大豆主产区疑似SMV病样461份,采用生物学及血清学方法鉴定得到83个SMV分离物。用全国统一的10个鉴别寄主对这些分离物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4个SMV株系,如SC3~SC9、SC11、SC13~SC15、SC17、SC19和SC22,其中SC5、SC11、SC14、SC15、SC17、SC19和SC22是本研究在大豆主产区新发现的。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SMV株系SC3和SC7仍为目前安徽省大豆产区的流行株系,分别占分离物总数的16.9%和25.3%;其次为新发现的强毒株系SC15,在安徽省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比率为12.1%。针对流行株系SC3和SC7的抗源筛选结果表明,来自参加安徽省区试的149份资源中有中作J8023、中黄45、L85-2308、中涡47号和濉科13等5份材料对SC3表现高抗,中黄45、宿03-4-1-4和鲁06-7等9份材料对SC7表现高抗;参加我国南方区试的95份种质资源中有13份对强毒株系SC15表现抗病,占鉴定品种的13.7%。本研究明确了安徽省大豆产区的流行株系及变化趋势,筛选出针对SMV流行株系的抗源,为培育抗病品种和抗病品种布局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株系鉴定 抗源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结荚习性夏大豆种质的农艺表现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33份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营养期、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倒伏性、株型等性状的平均值随无限-亚有限-有限结荚习性递减,生殖期、单株粒重、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性状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无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566**,与有效分枝、倒伏性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451*。亚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生殖期、单株粒重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56*、0.536*,与有效分枝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323**。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单株粒重、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262**,与株型、单株荚数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198**。结合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生长特点,本研究认为,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较高且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合干旱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生殖期与产量呈正相关,生殖期内生长旺盛需要较多的养分供应;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持续时间短,株高较矮,吸收光能有限,实现高产主要依赖各性状器官间的平衡。生产中,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期间既需要充足的肥水促其生长,又要防止旺长。

关键词: 结荚习性 夏大豆 农艺表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大豆新品种(系)的抗病性评价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花叶病毒(SMV)、大豆孢囊线虫(SCN)和大豆根腐病(SRR)是危害中国乃至世界大豆生产的3种主要病害。为了评价黄淮海选育的大豆新品种(系)对这3种病害的抗性水平,采用温网室接种鉴定及田间调查自然发病的方法,对72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作J8012’、‘蒙01-38’、‘汾豆86’、‘中作X96328’、‘阜08-190’等9个品系对SMV流行株系SC3和SC7表现高抗或抗病,占参试品种总数的12.5%;‘周01015-1’、‘远育8号’和‘冀豆17’3个品系对SCN 1号生理小种表现中抗;自然条件下,抗SRR病情指数在15以下的大豆材料有31份,占鉴定总数的43.06%;对SMV和SRR的抗性水平均在中抗及以上的有‘阜08-325’、‘HD0113’、‘太丰6号’等8个品系,占参试品种数的11.11%,而对3种病害的抗性水平均在中抗以上的材料仅有‘冀豆17’1份。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大豆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培育多抗性的大豆新品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抗病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系在黄淮南部主产区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黄淮南部大豆产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于2011年和2012年对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5个试验点测试的107份大豆品系的产量、品质及其他相关性状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大豆品系的平均产量为2601.73 kg/hm2,与对照‘中黄13’相比,共有48份大豆品系表现增产,占总数的44.86%;各试验点的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总体较高,而且蛋脂双高的品种比例在各试验点均在70%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23和-0.48;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r=0.48,r=0.59,r=0.64)。偏相关分析也表明,大豆的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且单株粒数是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通径分析显示,该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最大。蛋脂总量与株高、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0,r=0.23),与有效分枝呈显著负相关(r=-0.19),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29,r=-0.44,r=-0.37)。生产中,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应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品质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蒙01-38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阐述大豆新品种蒙01-38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方法]蒙01-3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1年以合豆3号为母本,阜90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2010~2011年蒙01-38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668.8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3.32%,表现丰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99 d,株高66 cm,单株有效荚数30.9个,单株粒数65.7粒,百粒重20.1 g,子粒蛋白质含量43.86%,脂肪含量21.17%,蛋脂合计65.03%。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30.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结论]蒙01-38是丰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作早中熟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 蒙01-38 优质大豆 抗病品种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组测序及其在野生大豆基因资源发掘中的应用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原始祖先种,其遗传多样性远远超过栽培大豆,并且蕴藏着多种优异抗性基因。目前关于野生大豆优异基因挖掘和利用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概述了转录组测序的基本原理、实验流程、数据分析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将转录组测序技术应用于野生大豆的研究,可能对野生大豆资源基因发掘和利用及其在大豆种质创新与品种设计育种中产生的影响。将野生大豆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对野生大豆资源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基因资源 转录组测序 挖掘和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杂交大豆“杂优豆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高蛋白杂交大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99071测交组配杂交组合。该杂交组合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666.85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81%;2009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80.10 kg/hm2,比对照增产0.79%。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5.12%,粗脂肪含量18.10%,属高蛋白杂交大豆。该品种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早中熟品种种植。

关键词: 杂交大豆 高蛋白 杂优豆2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食用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摘要:对安徽省食用大豆生产现状、目前的生产形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食用大豆的发展思路、对策及政策建议,为安徽省大豆科研和生产者及相关部门制定大豆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大豆 生产现状 发展思路 政策建议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蜘蛛丝基因MaSp1在转基因家蚕中的表达分析(英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反向PCR、定量PCR以及免疫共沉淀等方法分析研究转基因家蚕的丝素蛋白及基因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1)在DNA水平上,MaSp1基因整合进了家蚕的基因组,插入位点位于scaffold 868;(2)在RNA水平上,MaSp1的表达并不干扰其他3个基因(Fib-H,Fib-L and P25)的表达水平,并且外源基因MaSp1的表达水平略高于Fib-H;(3)在蛋白质水平上,MaSp1蛋白的丰度大约占丝素总蛋白的2%,而且通过自身的LBS区段和轻链蛋白(Fib-L)形成分子间二硫键,从而融入蚕丝蛋白复合体。

关键词: 转基因家蚕 蜘蛛牵引丝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