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淮北砂姜黑土综合治理途径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1982

摘要:砂姜黑土广泛分布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以安徽的面积最大,是我省淮北平原中部河间地区的主要土壤,面积约有1700—1800万亩,占淮北耕地面积52%以上.由于易涝易旱,土壤僵瘦,粮食生产长期低而不稳,目前亩产只有300斤左右.但是,该地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生产潜力较大.因此,治理砂姜黑土不仅能改变淮北的低产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对全省的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探讨综合治理的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80菜粉蝶颗粒体病毒杀虫剂的大田应用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1982

摘要:病毒生防是当前国际上治虫的新方向.最近几年,我国对昆虫病毒的研究也有较大的进展.1977年广州正式报道发现菜粉蝶颗粒体病毒,1978年我省和其他10个省市陆续分离出这种病毒,1979年我们正式参加了"全国蔬菜害虫病毒科研协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玉米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及其优势规律探讨江淮地区玉米育种问题

安徽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利用杂交优势是玉米杂种获得高产的基础,弄清楚玉米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及其优势规律,对选育优良自交系及杂交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了增强选配强优组合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和提高选系效率,两年来,我们在育种工作的同时,对100多份试验材料进行了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杂种一代(F_1) 主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十五个猪场仔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仔猪常见病之一,在我省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为弄清它的病原学情况,在我省15个大型猪场采集病料,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工作.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一) 培养基1.缓冲甘油盐水琼脂成份:甘油300毫升,氯化钠4.2克,磷酸氢二钾3.1克,磷酸二氢钾1克,琼脂4.5克,蒸溜水700毫升.pH7.6. 2.牛脑心浸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蝼蛄生物学特性和药剂拌种防治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ua Sauss-ure) 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如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及苏皖北部,是旱地农作物主要害虫.1963—1966年我们在萧砀一带田间调查,华北蝼蛄占蝼蛄发生总量的94.61%.农作物苗期受害率一般为10—20%,个别严重田块,需耕翻重播.1963—1968年先后在砀山、合肥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和药剂拌种防治试验.现分述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资源研究简报

安徽农业科学 1982

摘要:水稻品种资源是水稻育种的物质基础.必须大量收集各种类型水稻品种资源,认真地加以鉴定与研究,才能为育种工作提供较好的亲本或直接加以利用. 1975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了水稻品种资源的补充征集、整理和研究,截至1981年底,征集整理国内外、省内外品种资源计2,786份,其中籼稻1,306份、粳稻1,480份.目前,已对这些品种资源的30多种农艺性状作了初步考察,并对白叶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叶蝉进行人工接种(虫),作抗性鉴定,已初步筛选出150多份具有不同抗性或多种抗性及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大豆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1982

摘要:一、气候对淮北大豆生产的影响淮北大豆的面积每年都有900多万亩,约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的80%以上,但一直是大豆低产区,单产近年来徘徊在100—150斤之间,每逢大的灾害产量更低.大豆长期低产不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气候则是最主要的.这个地区夏季气候多变,旱涝无常.从蒙城县1957年至1978年的23年气象资料看,5月下旬降水量不足20毫米的年份有19次,6月上旬和中旬降水量不足20毫米的年份,10年之间就有7—8年之多,往往因干旱少雨,土壤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淮北地区水稻生产调查报告

安徽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安徽省淮北地区现有耕地面积3,312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将近一半.除沿淮、沿河及部分低洼易涝地区种植一部分水稻外,是我省主要旱作区. 水稻在淮北地区发展的前景如何? 怎样布局和提高产量? 是当前淮北地区农业生产需要明确的问题.为此,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在凤台、怀远、五河、固镇、宿县、萧县、砀山、阜南、阜阳、蒙城等地,进行了调查,参阅以往资料,现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淮北地区水稻生产历史及现状淮北地区种稻历史悠久,据阜阳县志记载,沿淮洪洼地和润河下游,在宋代即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谈畜牧区划的几个问题

安徽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农业要现代化,就必须实行农业自然区域划分(以下简称农业区划),这是一个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区划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畜牧区划是综合农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宏观研究.它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阔范畴,诸如自然条件、畜禽(牧草饲料) 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生产技术条件、畜牧业结构和布局、食物构成、畜产品加工、生态平衡、以及畜牧经营管理等等.下面就畜牧区划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畜牧区划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谷核不育小麦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山西省太谷县水秀公社郭家堡大队高忠丽同志于1972年从山西农业大学引进的一个杂交后代中发现的一株无芒不育株,属"无花粉型",1979年经中国农科院邓景阳等同志鉴定为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特点是:不育株上获得的种子,后代在育性分离上没有中间类型,不是全株可育,就是全株不育,总是趋于1:1,可育株育性不再分离.利用这一特性,将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杂交手段在小麦育种上加以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0年我们获得了部分自由授粉的不育株种子.为了更好地进行利用,对其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和有关杂交授粉技术,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