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淮北地区小麦高产途径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小麦在向高产过度中,群体和个体的矛盾较为突出,直接影响产量的提高.密度是群体形成的基础,肥料也影响群体的发展.通过密度与施氮量试验,探讨出最佳的密度和施氮量,使产量构成的三因素得以协调发展.在基础肥力较高(不施肥亩产200公斤以上) 的高产麦田,选用分蘖成穗率较高的宿科808,在冬春雨水较多的条件下,亩施氮素12公斤,每亩基本苗可降低到8万,走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在基础肥力比较低的中低产麦田,成穗途径主要靠适当增加苗数,走主茎成穗为主、争取部分分蘖成穗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本文报道了大豆孢囊线虫5号小种的鉴定结果.以美国等目前统一应用的一套鉴别寄主的方法对蒙城县病圃里的大豆孢囊线虫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该5号小种相当于美国和日本已鉴定发现的同号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菌核病菌菌核室内诱导子囊盘
《安徽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 菌核经过6周以上时间的保湿冷冻处理后,放入温室里,诱导萌发和产生子囊盘.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诱导期间,如果不冲洗,一个月后菌核也不会萌发.隔10天或20天,用灭菌水冲洗一次,冲洗后20天左右,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并能释放出大量的子囊孢子.隔30天后冲洗,25天后菌核才萌发,但产生异常子囊盘,所释放的子囊孢子数也较少,冷冻处理6周至24周对菌核萌发和子囊盘的产生无显著影响.在室内人工接种时,根据这些结果如何使子囊孢子的释放与油菜盛花期相吻合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油菜 病害 菌核病菌 菌核 子囊盘 诱导 室内条件 人工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