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两系杂交粳稻配合力测定及通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用5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配制24个组合(缺失一个组合),单行种植,重复3,,按NCⅡ设计,估算配合力和有关方差,并按逐步剔除法作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贡献大的性状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就一般配合力而言,_(7001)S、_(6085)S、轮回422的单株谷重,每穗实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所配组合的产量及实粒数也高.M_(105)S、皖恢9号的有效穗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高,所配组合易获多穗._(5088)S、M_(105)S、4859所配组合的千粒重高.就特殊配合力来说,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的组合为5047×皖恢9号,其次是M_(105)S×培C_(115),结实率的特殊配合效应最高的为_(6085)S×轮回422和_(7001)S×皖恢9号.从组合产量优势看,有22个组合超过鄂宜105,5个组合超过当优C堡,其中2个是_(7001)S配组,3个是轮回422配组的组合.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两系法 配合力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射处理在玉米幼穗培养中的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两个玉米自交系的幼穗培养物经~(60)Co处理,愈伤组织发育胚状体的能力不变,但其畸变率高,分化能力弱.试验认为:对胚状体进行500伦处理,既可有较高的突变频率,再生能力降低的幅度又不大,胚状体两极性对~(60)Co敏感性不一致.

关键词: 辐射育种 ~(60)Co 组织培养 玉米 幼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园山楂叶螨空间格局和数据转换研究

昆虫知识 1990

摘要: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是苹果园IPM方案中重要靶标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调查取样、预测预报和防治,作者对该螨在苹果树内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资料转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aylor幂法则在抽样方法中的应用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0

摘要:本文基于Taylor幂法则导出简单随机抽样,比例配额和最适配额分层抽样的理论抽样数,序贯抽样公式及其最大抽样数以及零频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这对Taylor幂法则在实践中应用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Taylor幂法则 理论抽样数 序贯抽样 种群密度估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鉴定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两年鉴定表明,抗病1号、IR20、IR42、TeTeP、IET4699较抗纹枯病,兼抗白叶枯病,可作抗源使用.抗性次于上述品种而优于一般感病品种的有早稻7807-1、浙85-3、76-20、J36;中稻鉴262、665、滇瑞308、Basmati370选、F8-5-7-1、临籼12、81-18、512,其中鉴262、665还高抗白叶枯病,农艺性状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本文还讨论了株高和密度对纹枯病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它们对纹枯病的影响远不及抗病品种的影响大.

关键词: 水稻抗病品种 纹枯病 株高 密度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商品猪瘦肉率杂交组合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定远猪是安徽省的重要地方猪种之一.用作母本与长白、杜洛克、汉普夏、大约克,苏白等国外良种公猪进行二元杂交,经多次试验,结果如下:生长速度以汉×定、杜×定组最快,日增重727.11克和722.11克,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0.28%和9.71%,料肉比以汉×定、杜×定组最佳,分别为2.99:1、3.13:1;屠宰率以苏×定、杜×定组最高,分别为76.80%和76.14%;瘦肉率以杜×定、汉×定组最多,分别为56.35%和51.54%.其他,胴体品质如肉色、大理石纹、熟肉率等均以杜×定组最理思,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二元杂交猪的胴体品质仍能保持地方猪肉质鲜美的特点.综上所述,最佳杂交组合首推杜×定组,其次为汉×定和长×定组.

关键词: 二元杂交 品种选育 瘦肉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石膏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针对我省四种主要类型土壤、八种主要农作物,进行了磷石膏的农用试验研究.经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证实:对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棉花、山芋、黄豆、花生等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提供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某些营养元素,能使禾谷类作物提早成熟;还能降低土壤pH值,改良盐碱土.

关键词: 磷石膏 施用 作物 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复合茶园与普通茶园茶叶内质成分的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对皖南复合茶园与普通茶园不同季节的茶叶内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林复合生态系统可有效地提高茶叶品质,尤其是春季.而氨基酸与锌元素含量的增加,可溶性铝的下降和酚/氨比例的协调,则为其内质变化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茶叶 复合生态系统 化学组分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茶叶生产情况及发展战略

台湾农业情况 1990

摘要:台湾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茶叶产销形势变化,台湾的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有所下降。台湾茶业界为了重振“台茶雄风”,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和发展战略。一、八十年代前期台湾茶叶生产情况1.分布与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保鲜方式对绿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食品科学 1990

摘要:绿茶的特点是“三绿”,即外形翠绿,汤色绿亮,叶底绿匀,否则就失去了其品质价值。研究认为:引起绿茶色泽褐变主要因素是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