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群体结构(模糊匹配)
3条记录
不同机插株距对徽两优5号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以杂交中籼稻徽两优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机插株距(行距固定为30 cm)对其群体建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插株距为14 cm的条件下,徽两优5号产量构成因素协调,理论产量达到11 228.8 kg/hm2;群体茎蘖消长表现平稳,无效分蘖减少;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较高,占总干物质量的44.8%;基部节间短而粗,有利于降低徽两优5号在机插条件下的倒伏风险,从而发挥高产潜力。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株距 群体结构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小麦玉玉产量15000kg/ha栽培体系研究报告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系统研究了种植密度,氨素施量及运筹方式,播种期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建立了产量、1产量构成、籽粒灌浆、群体动态等一系列数学模型,进一步确定了吨粮系统中各栽培因子的理学分析了产量构成、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茎蘖动态与产量的关系,找出了诸项指标的适宜值,实现了栽培措施的定调控.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栽培 产量 群体结构 产量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小麦高产途径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小麦在向高产过度中,群体和个体的矛盾较为突出,直接影响产量的提高.密度是群体形成的基础,肥料也影响群体的发展.通过密度与施氮量试验,探讨出最佳的密度和施氮量,使产量构成的三因素得以协调发展.在基础肥力较高(不施肥亩产200公斤以上) 的高产麦田,选用分蘖成穗率较高的宿科808,在冬春雨水较多的条件下,亩施氮素12公斤,每亩基本苗可降低到8万,走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在基础肥力比较低的中低产麦田,成穗途径主要靠适当增加苗数,走主茎成穗为主、争取部分分蘖成穗的途径.

关键词: 小麦 密度 施氮量 群体结构 成穗途径 淮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