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子叶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在辣椒子叶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幼嫩和部位影响形态发生,通常较嫩的子叶和子叶中部容易诱导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辣椒品种的不同,其培养效果差异很大;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影响愈伤组织形态发生和分化,当有一定量的细胞分裂素时,促进芽的分化,而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合使用时,即使生长素含量很低,也易诱导根的发生.


皖南茶园夏季太阳辐射能状况
《茶叶科学 》 1990
摘要:纯茶园晴天和昙天太阳辐射能状况观测表明,茶树冠层具有对太阳辐射能较高的截留系数、较低的透过系数和反射系数的特性。夏季茶树每天有6—10小时暴露在高过其光饱和点数倍的强光下,这可能是导致丘陵茶区茶叶品质欠佳的另一原因。文中提出应加强减少茶树对太阳辐射能的截留技术措施的研究。


大豆孢囊线虫危害大豆损失率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1990 CSCD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危害极大,但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的密度与大豆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一九八六年采用中感品种盆栽(黑土和砂土)进行人工接种不同孢囊线虫密度对大豆产量危害损失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种群密度不同,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随孢囊线虫密度增大,产量相应降低,实测百克土中接种


玉米和水稻胚性细胞系在继代培养中染色体的变化
《科学通报 》 1990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已成功地建立了一大批细胞系,同时发现离体培养的细胞系经继代培养后,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与供体植物不同。 我们对水稻、玉米继代的胚性细胞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续,染色体数目有着明显的增加,籼稻871109花粉胚性细胞系继代一年零四个月,


台湾茶树育种工作概况
《台湾农业情况 》 1990
摘要:台湾种茶始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福建和广东移民台湾时带入。目前台湾的茶树品种种类较齐全,种性较优良。本文仅以近期台湾茶树育种工作的主要成果及新品种育成情况作一概述。一、主要研究成果茶树品种资源调查情况:台湾自60年代起就开展了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工作,并在南投县北纬24°05′—24°07′,东经120°55′—121°05′的海拔高度500—1800米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分布区域。台湾茶叶改良场的研究人员还在南投县眉原山野生茶树分布区海拔1480处发现一棵株高14.8米,年轮为195


中国各茶类中主要芳香物质组成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1990
摘要:祁门红茶、龙井茶、茉莉花茶、白兰花茶和乌龙茶,不仅是中国的名优茶,而且也是主要出口茶类。这些名茶芳香馥郁,品质独特,与其含有大量芳香物质密切相关。本文综合有关研究成果,简要概述了这五类名优茶中主要芳香物质构成、特点及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