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cotton fiber(模糊匹配)
94条记录
生物农药Bt对棉铃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通过生物农药Bt对棉铃虫的连续 2次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生物农药Bt对 2代棉铃虫控害效果显著 ,保蕾、保顶效果明显 ;同时 ,对棉田天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生物农药Bt 棉铃虫 天敌 棉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江西棉花 2001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预测方法和亲本组配的现状 ,并提出今后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棉花 杂种优势 应用 预测 亲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栽培试验的多因素多指标分析

中国棉花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 ,对氮、磷、钾和密度 4因素栽培试验的结果进行产量、品质等多指标的多层次综合分析 ,直接求出 5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全面地反映栽培措施对棉花的综合影响 ,在生产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棉花 栽培措施 灰色系统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致病机理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机理及寄主抗病遗传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简述了抗源种质研究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抗病育种的方法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致病机理 抗性育种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5091的选育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 95 0 91是高产、优质、抗病 ,中早熟陆地棉新品种 ,1998年在省区试中籽棉产量 3 5 2 3 .0 5kg/hm2 ,比对照泗 3号增产13 .84% ,皮棉产量 13 64 .2 5kg/hm2 ,比对照增产 11.0 4%。其生育期 12 4d ,纤维品质优良 ,2 .5 %跨长 2 9.0 5mm ,整齐度 49.3 8,比强度 2 0 .13g/tex ,马克隆值 4.3。

关键词: 棉花 新品种选育 皖棉9509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易旱丘陵棉花节本高效综合栽培体系研究

棉花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土层瘠薄 ,涵养水肥能力弱 ,多灾易旱 ,大部分地区植棉技术水平低 ,管理粗放 ,棉花单产低 ,植棉效益不高等状况 ,开展以棉花节本、高效为中心 ,进行包括棉花品种筛选、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 ,最后将研究成果与已有技术组装配套 ,建立了以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为主体的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该栽培体系在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推广应用已达5.8万公顷 ,棉花单产和植棉综合效益及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节约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棉花 旱地 丘陵 低成本 栽培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节本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范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土层瘠薄 ,涵养水肥能力弱 ,多灾易旱 ,大部分地区植棉技术水平低 ,管理粗放 ,棉花单产低 ,植棉效益不高等状况 ,开展了以棉花节本、高效为中心 ,进行包括棉花品种筛选、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 ,最后将研究成果与已有技术组装配套 ,建立了以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为主体的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根据该体系提出了江淮丘陵地区棉花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规范

关键词: 棉花 技术规范 节本高效栽培 易旱丘陵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抗旱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江淮丘陵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 ,因此抗旱节水是该区棉花生产的关键。实践证明 ,采用棉田地膜覆盖、农作物秸秆覆盖栽培技术是抗旱节水 ,获取棉花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 棉花 覆盖 节水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号的选育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介绍了皖10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阐述了F皖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优良纤维品质;分析了皖10号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棉花 新品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皖杂40F_1的丰产性、稳定性及其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对皖杂40F1在1994年安徽省杂交常规品种比较(擂台赛)试验中所表现的丰产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该组合F1丰产性好,条件适宜增产潜力较大,稳定性、适应性尚可,在安徽省江淮及淮北棉区增产幅度大于沿江棉区,经灰色加权关联度评定.其综合经济性状(包括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早熟性)在现最好,值得在安徽省棉区进一步扩大试种和发展。

关键词: 皖杂40F_1 丰产性 稳定性 适应性 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 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