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ield(模糊匹配)
663条记录
两个水稻品种在稻鳖共生模式中的产量和效益比较试验

南方农业 2022

摘要:于2019年在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选择隆两优华占、南粳5055两个水稻品种,应用到稻鳖综合种养模式中,比较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稻鳖共生中的隆两优华占和南粳5055产量均高于相应的水稻单作组,并且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也都高于相应的对照组;两种稻鳖共作组的总收益和投入产出比均显著高于试验对照组和常规对照组.因此认为,隆两优华占和南粳5055皆可用来作为大别山区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其中隆两优华占在产量上更具优势.

关键词: 稻鳖共生 水稻品种 中华鳖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新型肥料对小麦光合特性、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新型肥料的使用效果,为生产中合理选择肥料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在安徽省怀远县龙亢农场设置普通化肥、保持肥、活性增效肥、活性炭肥、活性素肥、土壤改良剂+习惯施肥和习惯施肥共7个不同肥料处理,研究对小麦冠层结构、光能截获率、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肥料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了4.4%~10.2%,其中活性增效肥处理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新型肥料处理均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冠层叶面积指数及光能截获率.综上,新型肥料具有增产增效的优势,尤其活性增效肥可作为小麦科学施肥的优选方案.

关键词: 新型肥料 小麦 产量 冠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下有机肥适宜替代比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以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为砂姜黑土区有机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2012-2020年,在安徽省蒙城县开展了定位试验,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常量化肥(F)、在常量化肥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F0.8M0.2)、在常量化肥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40%化肥氮(F0.6M0.4)、在常量化肥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60%化肥氮(F0.4M06)、在常量化肥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80%化肥氮(F0.2M0.8)、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M)等7个处理,小区面积30 m2,重复3次.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比例为20%时,小麦多年平均产量增加1.8%,玉米上有机肥替代比例为40%时,多年平均产量增加0.2%,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作物产量有降低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小麦上有机肥替代比例为10.4%、玉米上为25.6%时可获得最高小麦、玉米产量.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高比例有机替代处理小麦、玉米相对产量逐渐提高.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提高土壤pH,能降低土壤容重.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受磷钾素投入量、作物产量、土壤中磷钾素的有效性等因素综合影响.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下,小麦季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为20%,玉米上为40%,高于这一比例,小麦、玉米产量下降,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有机肥残效迭加效应增加;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有机肥替代化肥作物的产量效应受有机肥替代比例、试验持续年限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连续多年的定位研究,才能得出适合区域的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最佳比例.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小麦/玉米轮作 作物产量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量对茭白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化肥减量在茭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皖茭1号为试材,比较农户习惯施肥(CK,100%化肥和鸡粪配施)和3种化肥减量模式(T1,70.9%化肥和高量生物有机肥配施;T2,70.9%化肥和中量生物有机肥配施;T3,70.9%化肥、中量生物有机肥和腐热饼肥配施)对茭白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减量模式(T1、T2和T3)处理的茭白产量变化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分蘖数,促进了茭白提前结茭,显著提高了单茭质量和茭白品质;且以T3处理的提质增收效果最佳,单茭质量和茭白还原糖、VC含量以及肥料效益较CK分别增加20.7%、62.2%、47.9%和8.1%.

关键词: 化肥减量 茭白 品质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外食品工业 2022

摘要:为了探究博望区水稻生产过程中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该研究共设置习惯施肥(CK)、配方施肥(T1),配方施肥减量+25%有机肥(T2)、配方施肥减量+50%有机肥(T3)、100% 有机肥(T4)5个处理,对水稻生物学性状、产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有所增加,T4处理的水稻产量有所降低;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随着有机肥替代量逐渐增加,净增产值逐渐降低,因此25%有机肥替代施肥效果最优。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品种两优22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22

摘要:本文总结杂交水稻品种两优224的特征特性,并从播期选择、苗期管理、适时早插、肥料运筹、科学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水稻 两优224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皖豆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豆39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国审高产品种合豆3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20.38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3.88%.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36.50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4.76%.经测试,皖豆39蛋白含量为45.81%,脂肪含量为18.56%,对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90017.其主要特点是优质、高产、抗病耐逆性强,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省淮河以北等地区种植.

关键词: 大豆 皖豆39 高蛋白 高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十年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农民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秸秆利用方式.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秸秆产出大省,近年来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并在相关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文系统总结了 2011年以来安徽省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和产量、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重要进展,以期为全面和深入开展秸秆还田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分析显示,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工作近10年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秸秆还田方式和化肥配施运筹等方面对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进行了优化;(2)拓宽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范畴,开始关注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等;(3)开始探究秸秆还田对作物病虫草害等的影响,并日益重视秸秆还田在农田氮磷流失、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环境效应.综上,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呈现出从以关注作物生产为主延伸到兼顾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的发展趋向.今后,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应该在补齐区域短板、拓展研究内容、探明环境效应及深化机理探究等方面重点推进.

关键词: 安徽省 秸秆直接还田 还田技术 土壤肥力 作物产量 环境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探讨中药渣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不同比例对水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提质增效和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以中药渣有机肥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CK)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0%、25%、50%、75%、100%6个处理,研究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不同比例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量下以合理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增加有效穗数.25%有机肥替代化肥增产最高,比单施化肥增产9.06%.本试验条件下,回归计算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肥氮比例为35.3%,产量可达到9057kg/hm2,有机氮替代比例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生长和氮肥利用率.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等氮量替代条件下有机肥施用比例25%~35%是较理想的施肥比例.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比例 氮肥利用率 水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马铃薯品种在阜南县的适应性比较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 2022

摘要:阜南县是安徽省马铃薯主产县之一,由于马铃薯品种类型单一等问题,限制了当地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马铃薯新品种在阜南地区的推广应用,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特引进了国内马铃薯优质品种8个,开展了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差异不大,均为中早熟品种,但农艺性状及产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兴佳2号、中薯20和中薯早34长势好且整齐,同时产量和商品率也较高,分别比对照费乌瑞它增产45.4%、34.5%和28.3%,适宜在阜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产量 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