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新型肥料对小麦光合特性、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于国宜 1 ; 孔令聪 2 ; 张亮 1 ; 韦志 2 ; 王永玖 1 ; 王智 2 ; 杜祥备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新型肥料;小麦;产量;冠层结构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22 年 004 期

页码: 193-1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不同新型肥料的使用效果,为生产中合理选择肥料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在安徽省怀远县龙亢农场设置普通化肥、保持肥、活性增效肥、活性炭肥、活性素肥、土壤改良剂+习惯施肥和习惯施肥共7个不同肥料处理,研究对小麦冠层结构、光能截获率、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肥料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了4.4%~10.2%,其中活性增效肥处理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新型肥料处理均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冠层叶面积指数及光能截获率.综上,新型肥料具有增产增效的优势,尤其活性增效肥可作为小麦科学施肥的优选方案.

  • 相关文献

[1]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吴子峰,刘倩倩,郑良勇,张存岭,乔玉强,陈天河,徐汝民,唐俊,曹承富. 2020

[2]不同新型肥料对江淮地区水稻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吴萍萍,李录久,耿言安,姚文麒. 2019

[3]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肥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郑曙峰,徐道青,陈敏,刘小玲,王维,阚画春,李淑英. 2020

[4]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筛选及其株型结构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2011

[5]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减肥增效对比研究. 吴文革,习敏,李红春,凌新军,许有尊,武辉,孙雪原. 2019

[6]雨养烟田以肥调水技术对群体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 孙梅霞,王吉华. 2003

[7]小麦生物产量影响因素初探. 朱昭进,赵莉,何贤芳,王青,汪建来. 2011

[8]氮肥增效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探索研究. 桂召贵,雷金福,王明秀,鲁平东,李慧,徐林林,刘枫. 2015

[9]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刘枫,吴传洲,朱克保,奚波,韩韦东. 2014

[10]冻害冷害对淮北市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李琦,王腾蛟,汪芝寿,杨恒仁,孙建平,秦晓光,杨光,张芳,訾秀华,周宗民. 2003

[11]小麦新品种华成3366绿色增产技术研究. 乔玉强,刘良柏,王平信,毛立浩. 2017

[12]超康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雷艳丽,高正良,周本国,吴廷全. 2004

[13]磷钾肥运筹对沿淮中低产田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江正发,姜涛. 2013

[14]秸秆还田与肥料运筹对冬小麦‘皖麦52’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3

[15]自然降水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赵竹,乔玉强,李玮,陈欢,杜世州,张向前,曹承富. 2014

[16]氮肥基追比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刘永华,张四华. 2009

[17]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张耀兰. 2011

[18]生物有机肥用量及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王家宝,孙义祥,李虹颖,袁嫚嫚,邬刚,张祥明,胡润,胡承庚. 2020

[19]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2011

[20]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雷之萌,韩上,武际,朱林.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