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大豆硫磷配施的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1998年在沿淮和淮北缺硫的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上进行了5个点的大豆S-P配施效应研究的小区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的S-P配比水平:S0P0、S0P36、S36P36、S72P36、S0P72、S36P72和S72P72.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比不施肥的产量虽然提高了3%~29%,但每公顷只增产了43~679 KG,而且大多数的产出低于P的投入,S-P配合施用明显地提高了产量3%~51%,每公顷籽粒的实际增产为140~1185 KG;在5个试验点有3个的增产F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P配施的提高了VCR试验表明,S72 P36的产量最高,增产最多,5个点的VCR为3~12.因此初步认为,在大豆生产中,高S低P是较为理想的S-P组合.在试验的S-P配施效应中S和P各自对增产贡献分析结果发现,S的贡献占了23%~89%,大部分超过50%,S的这个贡献在高P水平下一般较小.S-P配合作用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2~6个百分点,而单施P的只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S-P配施对籽粒含油率(%)的提高不显著,仅在高P情况下,含油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施P提高了籽粒P含量,而S-P配合则进一步表现了促P作用,但P提高最多的是在低S高P的组合中.

关键词: S-P配施 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大豆生产中最佳硫水平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粮以大豆生产为主.1997年在该地区的砂姜黑土上进行了大豆五个施硫水平(S0~S4,相当于0、30、60、90和120 KG/HA)的两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硫促进大豆生长,增加了干物重及根瘤数.硫肥在盛花期-结荚期表现出来的效果比生育初期的明显,高硫的效果好于低硫处理.硫肥的施用使大豆产量在两个试验点分别增加了27~233 和133~534 KG/HA.第二试验点(龙亢农场)的增产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个点因施硫使产投比达到3.5~14.6, 说明施硫的经济效益是令人满意的.从产量的增加,产投比的提高, 以及蛋白质产量等情况来看,初步认为,在土壤MCP-S含量低于25 MG/KG的情况下,每公顷施硫60~90 KG比较适宜.

关键词: 施硫量 大豆 产量 产投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脱毒苗培养基的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采用培养基为 1/ 2MS +ABT 7号生根粉 0 .5mg/L的配方 ,可使脱毒甘薯苗前期发根数增多 ,根长、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脱毒苗的生根速度明显加快 ,茎杆粗壮 ,同时对叶片数有一定促进作用。使用 1/ 2MS +生根粉培养基可取得培育脱毒苗前期快繁生根和培育壮苗的双重效应。 1/ 2N6 培养基可使脱毒苗发根数增多 ,叶色浓 ,苗壮 ,但根长不及 1/ 2MS培养基。

关键词: 培养基 甘薯脱毒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的重点目标

安徽科技 2000

摘要:全省技术创新大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革命,高度重视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和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加快建立农业高科技创新中心,在优良品种培育和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为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和“两高一优”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根据我省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及现状,在编制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之际,我们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力推进我省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安徽科技 2000

摘要:一、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势在必行 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带动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生产每上一个新的台阶,也都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20世纪内,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进行了一至两次农业科技革命。特别是70年代的“绿色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世界粮食生产水平,保证了粮食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人口增长速度;80年代取得重大进展的生物技术和90年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农业上使世界农业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姜黑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宏观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 2000

摘要:通过对制约砂姜黑土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砂姜黑土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对策。

关键词: 砂姜黑土 中低产土壤 农业与农村经济 宏观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铃薯-西瓜-延秋辣椒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土栽培的发展及其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安徽科技 2000

摘要:无土栽培俗称水培或水耕。是一种不用土壤而用培养液与其他设备来栽培作物的农业技术。具体地说是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无机养分溶于水中,配制成平衡的培养液来栽培作物;或者将培养液浇灌于人工的基质中(如砂砾、泥炭、锯木屑、稻壳熏炭、(石至)石、珍珠岩、岩棉等)来栽培作物的农业新技术。此项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地重视,尤其是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以及在园艺苗木的繁育、生物技术的配套等方面将进一步得到广泛地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覆盖地膜的增产效应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00

摘要:研究了甘蓝型优质油菜在直播、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下 ,采用地膜覆盖对其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油菜具有增 (保 )温、保墒、促进油菜生育进程、优化产量性状、显著提高产量的作用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地膜覆盖 增温 保墒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如何调动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安徽科技 2000

摘要:积极性是科研人员对科学研究的心理能动水平的反映,表现为对科研的动机、对科研的技入程度,最终体现为科研效果。青年科研人员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先进,但实践经验、技能有待提高;心理不成熟、波动性大,较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为科研事业奋斗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向上进取的精神、士气,对促进他们事业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积极性来自于人的自身,要提高青年科研人员积极性,必须研究和掌握青年科研人员的心理特征,把握他们的需要和情绪,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激发他们的正确动机 1.引导青年科研人员树立远大理想。管理者要用全面的、系统的、战略的眼光看待青年科研人员,认识到青年科研人员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在21世纪将起的重大作用。把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选拔放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是搞好青年科研人员培养的先决条件。要把管理者有没有努力促进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激发其科研积极性,作为考核领导绩效的重要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