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体色黄鳝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水产学杂志 》 2016
摘要: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测序技术研究3种体色黄鳝Monopterus albus群体(深黄斑鳝、青黄斑鳝、青斑鳝)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差异。结果显示:三个群体黄鳝共有变异位点53个,单倍型36个;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153、0.7517、0.945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426、0.00211、0.00601。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较小(0.00282~0.04970),分子方差分析(AMOVA)中仅有2.10%的变异来自群体间,表明三种不同体色黄鳝群体间未有明显遗传分化。群体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深黄斑鳝与青黄斑鳝群体间亲缘关系最近,深黄斑鳝与青斑鳝亲缘关系最远。


渠道化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半自然半人工的复合生态系统,受人类的活动影响较大。在中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渠道化农田水利建设的推广和应用,引起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笔者采用现场调查、野外实验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的方法,从渠道对其不同距离(远、中、近)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不同类别渠道对水样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类别渠道对其所在生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渠道所在区域土壤铵态氮及硝态氮呈现一致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夏高冬低,而有效磷呈无规律性;渠道周边土壤铵态氮含量:中>远≈近;硝态氮为:近<中<远;(2)渠道的形态结构对生物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各渠道动植物种类均呈现特征为:土渠>水泥渠。土渠对生境的影响较小,并且还有较好的"生物廊道"作用,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及能量流动;(3)土渠对农业污染物净化能力明显高于水泥渠,通过对渠道内污染物含量的监测分析,土渠的截留净化效果优于水泥渠。


江淮地区野燕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种子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江淮稻麦轮作区野燕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种下单位的划分及生物学特性和防除的研究提供依据,在安徽省境内14个地市(县)共采集野燕麦样本14份,种植于半野外环境下,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群体的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野燕麦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样本间形态等性状的遗传差异,14个野燕麦群体可分为两大聚类群,分别为聚类群Ⅰ、聚类群Ⅱ;同时又可将聚类群Ⅰ分为3个明显的亚聚类群。沿淮和沿江地区的野燕麦群体明显不同,这可能与土壤沉积物源、土壤pH值及土壤水分含量不同有关。


安徽东流水牛线粒体D-Loop区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安徽东流水牛群体的分子遗传特性,为今后开展我国地方水牛品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测序技术测定安徽东至县31头东流水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报道的22个群体的471条中国水牛D-Loop序列进行联合分析,利用DnaSP 5.1软件统计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利用MEGA 5.10软件构建N-J系统发生树,利用Network 4.60软件构建单倍型的media-joining网络。【结果】在22个中国水牛群体中发现163个变异位点,180个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性为0.018 23±0.002 21,单倍型多样性为0.877 40±0.013 80,其中在东流水牛D-Loop序列中发现70个变异位点,构成35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性为0.013 31±0.002 08,单倍型多样性为0.944 00±0.023 00,群体变异性水平与中国其他水牛群体接近。N-J系统发生树和media-joining进化网络显示,中国水牛分为沼泽型和江河型,前者又分为A和B支系,B支系包括b1和b22个亚支系,东流水牛分布于A和B支系中。【结论】东流水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且线粒体具有2个母系来源。


安徽淮河水系黄鳝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1138 bp)对安徽淮河水系黄鳝6个地理群体(阜南Fn、颍上Ys、平圩Pw、怀远Hy、凤阳Fy、明光Mg)165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共检测到变异位点74个、单倍型25个,平均A+T含量(54.8%)显著大于G+C(45.2%)含量。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87、0.01882。各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933~0.81352、基因流Nm为0.11461~26.36650,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44.1%的变异来自群体间,表明淮河水系黄鳝地理群体间存在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单倍型系统进化树和进化网络图揭示安徽淮河黄鳝6个群体的个体组成2个遗传差异明显的谱系。错配分布和中性检验结果表明安徽淮河黄鳝群体历史上较为稳定,无明显群体扩张。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长江蔬菜 》 2016
摘要:以56份茄子种质为材料,综合应用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果实大小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开展度;最大叶性状变异系数最高,其次是单果质量;基于种质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56份茄子资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在选育密植型品种时利用,第Ⅱ类群可在选育高产型品种时利用,第Ⅲ类群在选育特异材料时利用。综合分析了茄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茄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精制茶厂不同工序茶尘主要化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中国茶叶加工 》 2015
摘要:为研究精制茶厂不同工序的茶尘化学特性及其差异性,对取自祁门县金东茶厂红茶精制加工中抖筛、分筛、撩筛、紧门与风选5道工序外加1个空白样共6个茶尘样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抖筛茶尘样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2.60%,氨基酸最低,为3.10%;分筛茶尘样中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为10.30%、3.76%和30.11%;风选粉尘样中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最低,分别为6.35%、1.31%和21.54%;咖啡碱含量最低出现在车间场地茶尘样,为2.38%;分筛茶尘样的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最高,分别为4.05%、0.31%,风选茶尘样茶红素含量最低,为0.13%,车间场地粉尘样茶黄素含量最低,为0.1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工序茶尘的化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各工序茶尘化学特性差异与设备的机械性能、工艺参数及其空间布置直接相关。


鳞翅目昆虫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中国市场 》 2015
摘要:本文从染色体多态性、蛋白质多态性和DNA多态性3个层次对鳞翅目昆虫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DNA序列变异尺度将成为今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重点。


美系大白猪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
《养猪 》 2015
摘要:研究将ESR基因作为母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和相关分析,旨在为大白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451头美系大白母猪ESR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多态性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间的相关性,并分析ESR基因对繁殖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ESR基因在该美系大白猪中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不平衡状态。在头胎中,AA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0.47头、9.90头和13.79 kg,均高于BB型个体的9.78头(P<0.01)、9.01头(P<0.05)和12.41 kg(P<0.05);AA型个体的3个性状均高于AB型,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A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0.32头和13.45 kg,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B型个体产活仔数为9.60头,高于BB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经产(2~5胎)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1.55头、11.03头和16.53 kg,均高于AB型个体的11.07头(P<0.05)、10.44头(P<0.01)、15.67 kg(P<0.05),且极显著高于BB型个体(10.82头、10.02头和15.17 kg)。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对繁殖性状均具有正的加性效应。ESR基因AA型在美系大白猪中为有利基因型,A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该位点可用于美系大白猪的育种中,在种猪选育时提高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可以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