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江淮区域稻麦两熟制周年资源分配、利用特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种植模式自然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尚不明确,限制了该区作物周年高产高效协同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江淮区域不同地区多年多点水稻-小麦种植模式高产试验数据分析,明确两熟制季节间资源分配特征、资源利用效率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2017年小麦季和周年辐射均呈降低趋势,水稻季沿淮和江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小麦季积温呈增加趋势、水稻季大部分呈降低趋势,周年沿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江淮和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降雨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总体呈增加趋势.江淮地区周年辐射量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辐射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3.1%、51.9%,籼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5.0%、49.8%.江淮地区从北向南累积积温和降雨量逐渐增加,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积温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为38.5%、67.3%,籼稻-小麦模式为40.7%、65.1%;小麦季、水稻季降雨分配率在2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沿淮地区为32.8%、70.5%,江淮地区为40.8%、64.7%,沿江地区为46.2%、57.2%.当前生产模式下,江淮区域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以水稻产量所占比重最高,平均为57.0%.小麦季积温生产效率沿淮地区显著高于江淮地区和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较小;水稻季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不同模式间差异较小;周年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且沿淮地区>江淮地区>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区域间作物光能生产效率差异较小,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降雨生产效率变异较大,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以沿淮地区大于江淮地区,显著高于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应以合理配置季节间辐射为主,兼顾降雨和积温.不同地区应结合气候资源配置特点,通过合理的播栽期、周年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搭配等栽培措施将部分光热资源调配给水稻,实现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双提升.

关键词: 江淮区域 稻麦周年两熟 种植模式 资源配置特征 分配率 资源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水稻机直播增产机理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水播和旱播下机直播和撒播对水稻生长、光合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播比旱播有利于提高叶面积指数,在旱播和水播下机直播处理叶面积指数在拔节期以后皆显著高于撒播。水播机直播处理组合最有利于提高叶绿素SPAD值,并显著高于旱播撒播处理。其他条件相同,机直播相比撒播、水播相比旱播皆利于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群体干物质量。灌浆中期‘桃湘优莉晶’和‘原旱稻3号’水播机直播比水播撒播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增加了7.06%、5.75%、4.32%和5.94%、12.68%、4.33%,水播相比旱播光合特性总体表现较优。其他处理相同下,机直播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和收获指数皆高于撒播,‘桃湘优莉晶’和‘原旱稻3号’收获指数旱播和水播下机直播比撒播增加2.58%、8.96%和6.22%、7.37%,而旱播机直播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与水播撒播差异不显著。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量、结实率、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皆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不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摩尔分数呈负相关。研究认为水播机直播相比水播撒播、旱播撒播及旱播机直播在改善水稻生长、光合及产量方面优势明显。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光合特性 产量构成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越冬芽萌展期碳氮代谢动态及相关基因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生型茶树品种"皖茶4号"(原名红旗1号)为材料,研究茶树越冬腋芽(Axillary bud, AB)与毗邻成熟叶(下称母叶,Matureleaf,ML)萌展期的碳氮代谢动态变化,同时根据腋芽全转录组数据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腋芽与母叶中的淀粉、可溶性糖、NSC及糖/淀粉比值差异极显著(P<0.01);腋芽与母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腋芽中SPS酶活性在3个发育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母叶中SPS、ATP、ALT酶活性在不同发育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比较腋芽各生育期的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有8个与碳氮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茶树 越冬芽 碳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翻压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紫云英翻压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土壤肥力以及双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肥力相对较低的桐城点,经过7年紫云英翻压配施70%化肥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在肥力相对较高的池州点,经过3年紫云英处理的土壤SOM和全氮(TN)都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且紫云英配施化肥后SOM和TN分别比单施化肥提高13.08%和6.57%,但单施紫云英处理的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却低于单施化肥处理。桐城点,减施30%化肥配合紫云英处理的早晚稻及周年产量高于单施化肥,早稻增产更为显著;且产量与TN呈显著正相关。池州点,单施紫云英的早晚稻及水稻周年产量与单施化肥相比,出现明显减产。综上认为紫云英翻压还田不能完全替代化肥,但与70%化肥配施既能提升土壤肥力、又能保证水稻产量。

关键词: 紫云英翻压还田 土壤肥力 水稻产量 土壤有机质 全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胚根倒接方法及不同砧穗品种的嫁接效果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茶树胚根倒接嫁接方法的优劣,筛选茶树胚根倒接方法的适宜根砧、接穗品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胚根顺接法与倒接法2种嫁接方法,祁门槠叶种、黄山大叶种、松萝种3种根砧,红旗1号与漕溪1号2种接穗,在不同时期取样观察嫁接苗愈合、成活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胚根嫁接后40 d愈合率为93.93%,平均成活率为99.26%;80 d后嫁接口已完全愈合,平均成活率为90.50%;145 d后平均成活率为76.1%,平均株高为20.22 cm,叶片数为5.89,平均根粗为3.73 cm;倒接法早期(40 d)愈合稍慢,但后期(145 d)生长加速,甚至超过顺接法;漕溪1号接穗为半木质化新梢,叶面积大,成活率高(80.92%),前期(40 d)以根系发育为主,80 d以后地上、地下生长速度均大于红旗1号(为木质化留养枝);不同品种茶树根砧的嫁接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嫁接后5个月,黄山大叶种的地上部分表现最好,祁门槠叶种的主根长及主、侧根鲜重等地下部分表现最好;整体来看,祁门槠叶种根砧倒接漕溪1号接穗处理为最优选择.因此,茶树胚根倒接方法技术可行,嫁接时选择大叶种茶树的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新梢作为接穗,配合亲和性强的根系粗壮的根砧,更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及后期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茶树 胚根倒接 砧穗品种 愈合 成活率 生长情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iO_2基光电化学传感器电极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iO_2因具有无毒、廉价、化学稳定性好以及表面易修饰生物基团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TiO_2存在对太阳能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空穴易发生复合等缺点。通过与窄带隙半导体、有机分子、碳材料和贵金属等材料复合,可提高TiO_2的光吸收能力、光生电子空穴分离能力,进而拓展TiO_2的实际应用领域。本文对基于TiO_2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其中重点介绍了通过TiO_2纳米材料的改性来提高TiO_2基光电化学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最后提出了TiO_2复合纳米材料光电化学传感器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光电化学传感器 TiO2 复合材料 光生电荷 敏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3份大豆品系对SMV抗性鉴定与分子标记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是中国最主要的大豆病害之一,了解大豆对SMV的抗性,掌握SMV抗病基因的分布,可为合理种植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SMV株系SC3和SC7,接种鉴定193份大豆品系对SMV的抗性,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不同品系所含的抗病基因位点。结果表明,鉴定品系中对SC3和SC7分别表现高抗的有28份和31份,占14.51%和16.06%;均表现高抗的有15份,占7.77%。标记检测结果显示,感病对照‘南农1138-2’和54份品系中未检测到抗病基因位点;检测到1个和2个抗病基因位点的品系数分别有26份和41份,中抗以上的分别为13份和25份,占50.00%和60.98%;含有3个及以上抗病基因位点的品系数有72份,中抗以上的有65份,占90.28%,表现感病型(感病和高感)的仅4份,占5.56%。总之,含抗病位点较多的品系对SMV株系抗性强的品系数多,今后应育成多基因聚合的持久抗性大豆品种。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病鉴定 抗病基因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不同品种光敏型高丹草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江淮地区不同品种光敏型高丹草(Sorghum-sudangrass hybrid)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牛Monster(HN)、帕卡Pa Kahuna(PK)、大卡Big Kahuna(DK)和高丹草BJ0603(GDC)4个品种,利用传统法测定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使用试剂盒测定根际土壤酶活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法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根部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的品种差异;PK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与土壤总氮(Total nitrogen,TN)及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含量变化关系较大。综上,不同品种土壤微生态环境差异显著,因此,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制定引种及管理方案可以在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

关键词: 光敏型高丹草 江淮地区 土壤酶活性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体散养福利鸡舍蛋鸡产蛋后期日产蛋和窝外蛋分布规律研究

中国家禽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立体散养福利化蛋鸡舍蛋鸡产蛋后期日产蛋和窝外蛋分布规律,对52周龄新杨黑羽蛋鸡每日不同时间段产蛋量和全天窝外蛋进行测定,计算产蛋比例,对其进行拟合,并统计窝外蛋比例.结果显示:5∶00~11∶00产蛋比例逐渐增加,并在11∶00达到产蛋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且上午累积产蛋量显著高于下午.夜光区侧区域每天每箱产蛋量显著高于阳光区侧区域,特别是夜光区侧区域在9∶00~11∶00、11∶00~13∶00、15∶00~17∶00和19∶00~21∶00显著高于阳光区侧区域.拟合结果显示:产蛋比例曲线为类似于正态分布峰度左偏的偏态分布曲线,且符合多项式(yP)函数yP=238.59756-579.11051x+532.98715x~2-234.87362x~3+55.77107x~4-7.33219x~5+0.50265x~6-0.01402x~7,R~2=0.99872,x∈(1,9).此外,研究发现窝外蛋分布具有区域特异性.由此建议:应根据鸡群的产蛋规律和窝外蛋分布规律,合理安排饲养管理时间,加强饲养管理及日常工作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福利 新杨黑羽蛋鸡 产蛋分布 窝外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配比对栝楼产量的影响

中药材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肥量及其配比对栝楼产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安徽省长丰县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方法,设置氮、磷、钾3因素5水平,共13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栝楼产量及相关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肥料及其配比对栝楼增产效果不同,单株鲜果重最高产约是最低产的11.1倍,单株籽粒干重最高产约是最低产的2.4倍。增产率结果表明肥料增产效果为N肥>K肥>P肥。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施肥水平组合为N3P2K4,即每年尿素施肥量为652 kg/hm~2,过磷酸钙施肥量为833 kg/hm~2,氯化钾施肥量为400 kg/hm~2。

关键词: 栝楼 施肥量 肥料配比 产量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