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2003年安徽省小麦扬花灌浆期间频频降雨,4月份降水量淮北中北部地区偏多8成-1.5倍,其他地区偏多1-6成;月雨日沿淮淮北地区10-16d,淮河以南地区17-21d,显著偏多;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处于过湿状态,渍涝面积大.而赤霉病子囊孢子成熟度和释放高峰期又与小麦扬花期正好吻合,加上冬春季的低湿冻害又降低了一些品种的抵抗力,导致小麦赤霉现发病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发病范围广,危害程度大,造成损失重.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50%以上,严重度大多达到3-4级,为历史所罕见,一般减产30%以上,严重的超过50%,沿淮、淮南麦区部分田块损失更大.小麦赤霉病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在防治对策上积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关键时期进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策略;培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保证小麦高产、穗产、优质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根本办法.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专用小麦等农产品品质及安全检测体系,同国际接轨,制定赤霉病DON毒素的检测标准;进一步加强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流行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在品种布局上考虑高产优质的同时,一定要增强品种的抗性,加强抗病品种的繁育推广力度,以增强抗灾能力.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流行
防治对策
抗赤霉病育种
《大豆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植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对 6 0个大豆种质资源和后代材料进行筛选 ,得到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功酶部分缺失和全缺失材料 9个。用筛选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材料进行自交 ,在其自交后代中 ,得到无豆腥味且农艺性状优良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部分缺失和全缺失的大豆品系 10个 ,其中有大量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全缺失和部分缺失的单株。
关键词:
脂肪氧化酶同功酶
检测技术
无豆腥味
缺失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在皖豆 2 1、皖豆 16、合豆 1号、合豆 2号品种成果转化过程中 ,根据近年在安徽省阜南县示范基地试验结果 ,研制出一套适于淮北获得单产 3 0 0 0kg/hm2 无公害大豆的栽培模式。该模式是由大豆生长发育系列和栽培技术规程构成的 ,并通过各生育阶段形态变化的状况 ,反馈并衡量栽培技术规程的使用效果 ,使这个模式呈现一个整体、互动、协调、高效的运转机制 ,有效地保证大豆高产稳产
关键词:
大豆
皖豆系列
无公害
栽培模式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加快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步伐。笔者从安徽省农业的特点、农村的实际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研现状出发 ,浅析了如何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 ,以加快建设和完善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关键词:
安徽省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体制
改革
《农村养殖技术
》
2003
摘要: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1991年流行于日本,1999年推广到日本全国各地。2000年引入我国。目前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省陆续实施。在北方水稻种植区能否推广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经过连续 2年的品种比较试验 ,对引进马铃薯品种的早熟性、抗逆性及丰产性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 ,以期筛选出适合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早熟栽培的马铃薯新品种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比较
试验
《茶业通报
》
2003
摘要:本文利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从农业国际化的角度分析安徽茶业的比较优势,提出安徽茶业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3个策略:(1)重视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2)转变现行茶叶贸易战略,实行开放型茶业经济;(3)发挥科技对形成竞争优势的催化功能。
关键词:
安徽
茶业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