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管理的几个问题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针对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与要求 ,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计划管理的重点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 ,以及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我省名优茶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茶业通报 》 2003
摘要:本文对我省名优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建立高质量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茶业规范化生产技术,是我省名优茶生产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加快无性系良种的推广速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发挥名优茶品牌效应等具体措施。


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皖麦 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皖麦 44播期弹性较大 ,10月上旬至 11月初播种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最适播期为 10月下旬。不同的播期应采用不同的播量 ,10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12 0万~ 2 2 5万 /hm2 ;10月中下旬播种 ,基本苗 2 2 5万~ 3 0 0万 /hm2 ;11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3 0 0万~ 3 75万 /hm2 。皖麦 44的品质较稳定 ,对播期播量反应总体不敏感 ,主要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筋小麦标准


离体桑叶在贮藏过程中生理变化的研究
《中国蚕业 》 2003
摘要:植物叶片在离开植物体之后会出现一系列重要的生理衰退变化并最终死亡,研究和探索这种生理衰退的过程和原因对于提示叶片的衰老机制,寻求延缓叶片衰老的途径及植物体自然衰老的机制和植物光氧化作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到目前止,对包括水稻、小麦、烟草、菜豆等在内的多种植物叶片的生理衰退过程进行了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关于桑树离体叶片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许晓风曾有过报道。本文主要对本所新培育的适合条桑育桑品种皖桑5号进行了研究,现将2003年春蚕期进行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农田钾素肥力状况与油菜施钾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江淮地区油菜施钾试验结果表明 :增施钾肥可明显提高油菜籽的产量 ,增加经济效益 ;油菜对钾营养的吸收 ,随产量增减而变化较为明显 ;当钾肥用量过高时 ,虽然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较多 ,但油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油菜钾肥用量应控制在 13 5kg/hm2 左右为宜。


气候条件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通过对杂交中粳 80优 12 1的分期播种试验 ,分析了其稻米品质性状在不同播期气候条件下的主成分值 ,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对水稻灌浆结实期间若干气候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第 1主成分的特征根λ1 =6.773 ,贡献率为75 .2 60 % ,为透明度因子 ;第 2主成分特征根λ2 =1.2 0 4,贡献率为 13 .3 77% ,为垩白度因子 ;第 3主成分特征根λ3=0 .741,贡献率为8.2 2 9% ,为直链淀粉含量因子。在影响稻米品质的气候因子中 ,水稻灌浆结实期间的日均温度作用最大 ,日均光照数、日均相对湿度次之 ,日均降雨量、日均温差作用最小 ;并据此提出改良 80优 12 1稻米品质的相应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