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效应研究

土壤肥料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进行小麦钾肥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除千粒重和谷草比外,其他生物学性状都明显好于不施钾对照;小麦钾素营养吸收的差异主要表现于茎叶;农田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量适宜范围应控制在K2O40~80kg/hm2,建议施钾量K2O40kg/hm2。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小麦 施钾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爱地牌系列西瓜新品种

中国西瓜甜瓜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苞菜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

安徽农业 2003

摘要:我省淮北平原春苞菜生长的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属肥力较低的中低产土壤。近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冬包菜—春苞菜—套种春玉米的新的轮作方式在淮北地区的比重逐渐提高。这种轮作方式由于种菜时间较长,农民施肥不合理,偏施氮肥或氮磷肥,不施或少施钾肥,土壤速效钾含量急剧下降,造成连作春苞菜产量不高,病虫害严重等现象,尤其对种植结构中前后茬作物的施肥量不易掌握,导致春苞菜减产、品质下降、施肥效益降低,直接影响了农民种植春苞菜的积极性。因此,推广应用以施用钾肥为中心的春苞菜平衡施肥技术对春苞菜生产和农业持续发展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入世后我国稻米竞争力的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03

摘要:分析了我国稻米现状,提出了入世后稻米及其制品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稻米 市场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01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皖稻 10 1(中籼 92 0 1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 ,12项米质指标中 ,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9项指标达部颁 1级米标准 ,被评为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710 .0kg/hm2 ,较对照汕优 63减产 2 .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812 1.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4.5 %。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于沿淮和江淮地区的中等偏上肥力田种植。适宜播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基本苗 80万~ 90万 /hm2 。

关键词: 水稻 优质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杂交种选育的理论、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

摘要: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是最早开展棉花杂种优势理论研究的国家,但生产上未能应用。印度是最早成功培育出杂交棉并在生产上应用的国家。而后,世界上许多产棉国都开展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我国20世纪30年代开始这方面的工作,50年代研究了陆地棉和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表现规律,培育了一些组合。70年代四川省发现“洞A”核雄性不育系后,曾利用该系筛选出几个杂交棉组合在四川省栽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综述了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症状及传播方式 ,甘薯茎尖脱毒的生物学原理及进展 ;介绍了甘薯的茎尖培养、病毒检测及脱毒苗快繁技术 ;扼要说明了甘薯茎尖脱毒增产机理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薯 茎尖 脱毒 组织培养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季生种的发生与防止

中国蚕业 2003

摘要:2002年8月初,春制秋用种浸酸期间,笔者参与一起毛种卵面异常情况的调查,发现有两批普通种出库浸酸时,大量蚕卵未转变为固有色,仍是黄色,象是不受精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DHA与EPA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2003

摘要:以初始体重为 ( 1 .37± 0 .46)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 ,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 60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 /豆油 ( 2∶1 ,W/W)为脂肪源 ,以不同DHA与EPA的水平 ,配制成饲料脂肪含量为 8%的 3种等氮、等能饲料 ,用于研究饲料中DHA与EPA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DHA与EPA为美国阿拉斯加生产的浓缩深海鱼油 ,每克深海鱼油含EPA为 1 80mg ,DHA为 1 2 0mg。实验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 0 .30 %的DHA与EPA时 ,实验组幼蟹的增重率和对饲料的利用率明显优于其它组

关键词: 河蟹 DHA与EPA 生长 饲料转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优良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选取 1 2个品种对 1 0个花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得知大多数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 ,仅颖花宽较小 ,柱头外露率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 ,且选择效率最高。由此推论可通过杂交选择方法提高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多数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通径分析表明 ,长颖花对提高柱头外露率作用很大

关键词: 水稻 花器性状 遗传及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