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模糊匹配)
57条记录
氮素营养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利用不同氮素水平进行处理,分析了氮素施用量对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种类型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强筋和中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弱筋品种呈二次曲线关系;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沉降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对增加面筋含量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粉质评价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公顷施氮量达到225kg后,氮素的调节效应减弱,中强筋品种出现负效应

关键词: 小麦 氮素营养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栽培措施对中筋小麦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中筋小麦——皖麦44优化栽培提供参考,以此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以及氮肥应用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籽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粉质评价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氮肥全部基施和返青追肥产量和品质指标都较低;在拔节期施肥可有效地提高产量,并促进品质改善;在抽穗期施肥能改善粉质性状。皖麦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0~225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施拔节肥效果更佳。播期和密度对皖麦44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品质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水平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对优质中筋小麦皖麦 44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量在 0~ 3 0 0kg/hm2 范围内 ,氮素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 ,与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质量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粉质评价值 ,降低弱化度 ,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高于最高籽粒产量的施氮量。皖麦 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 0~ 2 2 5kg/hm2 。

关键词: 皖麦44 氮素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红黄壤地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及施肥措施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研究表明,皖单4号、掖单2号在皖南广德红黄壤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经济产量较高。在玉米生育后期雨水较少情况下,氮素水平可减少60kg/hm 2,皖单4号、掖单2号产量达6 700kg/hm 2。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比较 追肥 氮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氮磷钾肥效应及推荐施用量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应用电子计算机建立多项式回归施肥效应函数.研究提出了江淮地区中等肥力马肝泥田油菜推荐施肥量及最佳配比.

关键词: 油菜 氮磷钾 推荐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砂姜黑土有效锌含量和锌肥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对107个土样有效锌测定结果表明,淮北砂姜黑土是一种缺锌较严重的土壤(含量范围:0.13-0.83ppm,平均0.31ppm).大豆、水稻施用锌肥,增产10%-20%,其中尤以锌肥喷施效益最为显著,投入产出比高达1:68.40、1:83.25.施用肥能抑制大豆对锌的吸收,并与其施用量成正相关.

关键词: 砂姜黑土 肥料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小麦需肥特性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Ⅱ氮磷肥的合理运筹及其产量品质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濉溪和宿县两地同时进行的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结果,分析了小麦籽粒产量与植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的关系,求出亩产400公斤产量水平形成百公斤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为3.255、1.185和2.655公斤.建立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磷效应方程,依据产量效应方程,求出淮北砂姜黑土地区亩产450公斤水平的经济最佳施氮量为14.64公斤,施(P_2O_5) 量为5.71公斤,阐述了氮磷素施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根据高产小麦的需、需特性和土壤供动态,确定了氮磷肥的科学运筹方式.

关键词: 经济施肥量 产量效应 品质效应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