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烟叶可持续发展战略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烟区社会、经济、植烟历史及自然生态条件、烟叶质量潜能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适合安徽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杂交大豆杂优豆1号选育
《大豆通报 》 2007
摘要:杂优豆1号(皖豆25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7年以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016组配的杂交大豆新组合,这是世界上第二个通过正式审定、可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大豆杂交种。2002—200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91.16 kg/667m2,比CK中豆20增产15.3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7.28 kg/667m2,比CK中豆20增产19.14%。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的优点,蛋白质含量43.56%,脂肪含量18.96%,生育期111 d,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中熟品种种植。


“2,2,3两个不间断”饲养管理模式对长毛兔健康的影响
《中国养兔杂志 》 2007
摘要:我省是长毛兔养殖大省,农村大多以家庭养殖生产兔毛为主,但传统的日常饲养管理粗放,长毛兔死亡率高,养殖效益低。在对农村养殖户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从事养兔工作的经验,探索


皖北蔬菜产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皖北蔬菜产区地下水NO3--N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蒙城蔬菜产区地下水NO3--N污染较为严重,60%以上的饮用井水NO3--N含量超过国家最大允许浓度。N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是造成地下水NO3--N污染的主要原因。


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北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双季稻北缘地区,以常规品种早籼65和杂交组合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量15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蘖肥,提高穗肥比例可增加抽穗—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使SPAD值维持较高水平,提高齐穗后的绿叶面积和有效叶面积率,提高群体光合势,有利于促进干物质积累而提高产量和氮素吸收,常规稻和杂交稻均以基∶蘖∶穗=50∶25∶25运筹模式产量最高;前氮后移增施穗肥因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可促进氮素的吸收;氮肥当季利用效率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但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与产量有更好的对应关系。基∶蘖∶穗=50∶25∶25的运筹模式是双季稻北缘地区早稻合理的施肥技术。


基因突变在家蚕育种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利用家蚕基因突变在家蚕限性品种、致死性品种、丝质相关方面以及一些特殊资源创新利用等家蚕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利用基金突变在家蚕育种上的方向。


病毒必克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07
摘要:综述了病毒必克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病毒必克田间试验效果及施用方法。

